马克思主义根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
重温《论持久战》,不仅因为它为我们在战略认知上提供了清晰框架,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方法论智慧、辩证唯物主义、群众路线思想,对于新时代的国际博弈依然具有巨大启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个根本性问题,说到底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只要你还坚持马克思主义,你就无法否认抛弃阶级分析法的危害。阶级分析法在揭示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阶级关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新时代更是拨乱反正,把多年积累下来的很多问题解决了、错误纠正了,校正了前进的航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巨变。
真正坚持原创学术,繁荣社会主义的学术文化。学院派也在自我否定中发展。我们期待着“从具象到革命”的科学之路,期待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固有精神的时代升华。
俄乌冲突历经三年,仍未看到最终结束的迹象。对俄罗斯是悲剧,对于乌克兰也是悲剧。这不是两场悲剧,而是一场悲剧,是一场大的悲剧。这场悲剧的源头就是苏联的解体。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价值取向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意志,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一贯做法和重要经验。
反观当下,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部分留学群体的动机已悄然改变。不少人选择海外求学,更多是出于获取更高薪酬、提升职业竞争力的现实考量,“镀金”心态显著。
高度重视,真正建立一套管好、用好、教育好干部的机制,把自我教育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没有这样一套教育人发展人的科学有效的系统,反腐败也只能是空话。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历史史册。
毛泽东领导建构现代中国具有深刻的世界意识,主要体现为:将解决中国问题当作解决世界问题的着力点。
自古以来,中国的高明的政治家、古圣、先贤、哲人都特别反对以“富”治国,特别反感去追逐欲望。对此,诸子百家都有很精彩的论述,都有很深刻的见解。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与当代中国改革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阐明了人民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统一,鲜明回答改革“为了谁”。
改革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上。目前关于改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资源配置的僵化观念出发;另一种是从实际出发,即从历史经验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
进入新时代,东北又将承担起习近平赋予的五大战略使命,正在为取得新突破而踔厉奋发。尤其是地处东北中部的吉林省,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
习主席近日对东盟三国的成功访问,是“周边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中越、中马、中柬三国外交活动中的新实践,迈出了“文化强国强外交”的坚实步伐!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必须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按照供给和需求相匹配的要求,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中国需要以其日益增长的产业-军事实力、货币-金融实力和技术-网络实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主动迎接全球多边共管新秩序的诞生。
信用者,金融之本;契约者,交易之基。今日签订,明日又撕毁,那么和谈有何意义?签订协议有何必要? 背信弃义,破坏契约,动摇金融,祸及商脉,失信于天下。
要牢记毛主席把科学实验理解为人类三大社会实践之一的教导。干科技,就是要强调“人的因素第一”!什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离开了“人的因素”就是一句“屁话”!
推出“指尖上的思政课”,打造线上精品课程。要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在行动中接受红色教育,身体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背离天理人伦,当“两面人”,那就是做一个人都不够格,哪能让他当官。一个人的如果不忠不实,不诚不真,说一套做一套,权力越大破坏力越大;“能力”越强危害性越大。
毛泽东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智慧结晶,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优良传统。
相当多的权力者和学者包括知名学者的论文、著作中的逻辑错误极其之多。甚至搞了100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竟然如今在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上陷入混乱。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