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捧杀声”往往看似和顺悦耳,却是侵蚀堤坝的“蚁穴”。
自我设计的本质,是价值坐标的错位。当官本位思维取代民本位初心,当晋升焦虑压倒事业追求,年轻干部便会在成长路上陷入迷障。
近期,“预制菜”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其标准化、工业化特质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本真与匠心的思考。这面镜子,也清晰地映照出干部考察工作中一个必须警惕的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加强理论武装,在笃信好学中培植进取精神。“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进取心是基层干部破解治理难题、服务群众的核心驱动力。
把身外之物看得过重的人,其思想就没有了自由,精神就被局限住了,人就被金钱所奴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有了腐败行为就一定是不会有好的结果。
人们不禁要问:“忙”是不是都有必要?在工作中,我们常目睹这样的场景:一些工作表面上热闹非凡,文件纷飞,会议连连,忙得不亦乐乎。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察实情、干实事、求实效,为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
现在的干部知道民心民情。但愿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真正把群众当作父老,不要当作“管理”和“对付”甚至可以糊弄的对象。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不傻。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凸显了党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战略擘画。
有些同志讨论起政治问题,很有点姑娘家的“恋爱脑”即只谈感情不谈输赢,说什么“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当年德国的伯恩斯坦、中国的陈独秀就是这样。
在意识形态阵地,从来就存在着严肃和残酷的阶级斗争。如果我们不能保持清醒和警觉,我们就无法把我们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也很难在党的自我革命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军事工作是这样,政治工作是这样,企业管理工作也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
一位基层干部这样形容自己面临的新挑战。随着数字化政务的快速推进,一种新型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正悄然滋生,成为压在基层身上的新负担。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员干部掌握实情、破解难题的“金钥匙”。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的调研并未成为推动发展的利器,反而成了形式主义的“秀场”。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些单位也似乎很忙,却始终围着核心病灶,孱头似地“徘徊不敢走进门”,终归是重形式轻实效的形式主义。
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宛如一记重锤,敲响了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激昂战鼓,彰显出党以坚定决心纠“四风”、为基层松绑的鲜明态度。
“上午开三个会,下午签一堆文,晚上还得赶材料”——这句基层干部的日常吐槽,道出了“文山会海”的沉重枷锁。
面向“十四五”规划收官与2035远景目标,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专业度、“处处争创一流”的进取心,方能书写新时代履职尽责的合格答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总书记提出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为基层减负不是“口号工程”,更不能沦为新的形式主义。
把下级拒之门外而听不到真话,就是不虚心;如果总想着自己个人的利益,就是不专心;如果高高在上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而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就是没有静心。
近日,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热映,影片中底层小妖阿浪在虚幻口号与现实挤压的夹缝里艰难求存,最终选择了精神觉醒与勇敢出走。
“有些地方、个别干部理解片面,将务虚等同甚至歪曲为空谈清议,满足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最终导致虚功泛滥、实绩寥寥,滋生形式主义,破坏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与国家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战略部署。
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的实效。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关怀,更是提升治理效能、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之举。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