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李克勤|1980年,邓力群就曾提出殖民地奴化思想的肃清课题
点击:  作者:李克勤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7-30 17:00:06

 

1.jpg 

【李克勤题记】

赵紫阳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在1980年9月,第二年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首次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报告是由邓力群主持起草的。

报告里有这么一段:

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思想、殖民地奴化思想在一部分人中并未完全肃清。近年来,由于国际交往急剧增多,受到外国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而产生的丧失民族自尊心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重新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认真对待。当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曾经及时地向我们提出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问题。现在,我们又遇到类似的情况,有必要提醒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经济工作人员,务必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作风所侵袭。尤其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使他们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

这个说法——“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思想、殖民地奴化思想在一部分人中并未完全肃清”,不可谓不深刻。

【附注】1979年1月至1982年4月,邓力群同志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兼中央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分管中央文件起草和调查研究工作

2.jpg

一、何谓殖民地奴化思想?

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指的是殖民者通过各种手段,如教育、文化同化等,使殖民地居民放弃自己的文化和身份认同,接受并认同殖民者的意识形态、政治。

日本鬼子占领东北后,曾经出现过“伪满洲国”。在伪满洲国时期,普通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日本鬼子不仅在物质上对中国百姓进行限制和盘剥,还在精神上对民众大力推行奴化教育。

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强迫中国人学习日语。

二、为何不能让外国人逼迫我们的孩子学他们的语言?

怎样爱国?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可是当发现那又成了问题的时候,爱国者也就不得不多做一些考量。

有两个案例值得考量,一个是电视剧《叛逆者》里面林楠笙,在他还是个军统特务的时候,对于抗日决心的表白;一个是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小说《最后一课》。

这两个案例的共性在于爱母语,爱祖国的语言是一种深层次的爱国情怀,从道层面讲,这是想得通的,从道器结合来讲,也是说得通行得通的。

抵抗武装侵略的道器变通,我们不缺信心,不缺经验,然而在没有武装侵略的背景下,如何防止文化侵略,这是不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1、“八一三”前夕,上海即将被日军占领

 

3.jpg

《叛逆者》第17集:林楠笙向老顾表明自己的爱国情怀

 

4.jpg

 

林楠笙的话,我党地下工作者“邮差”老顾当然听得懂,所以他后来关键时候与小林并肩作战,干掉日本间谍,也是必然的。

国土沦丧,国将不国的滋味,那是不能忘记的。

什么叫亡国奴?

就是自己的祖国被外国人占领,连说自己是祖国的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

2、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都德:最后一课,365读书 - 365读书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是以第一人称“我”(小弗朗士)的。

那是小弗朗士的祖国法兰西被普鲁士占领,他在学校里将不再开法语课,改学普鲁士语。

小弗朗士的法语老师韩麦尔先生上的最后一次法语课,就是这《最后一课》。

小弗朗士不是一个乖孩子,上课经常迟到,但这一次韩麦尔——“可怜的人”没有责怪他。

韩麦尔先生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李克勤后记】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是爱自己祖国的,那么他当然会让认为自己的母语是最美的,这是爱国情怀。

学习外语是必要的,但学习的方式一定是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外国人用各种手段逼迫下的学习,这是原则。

都德作为一个热爱法兰西的法国作家,用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把热爱法语与热爱法兰西的关系,诠释的准确鲜明而又生动。

随着时代进程,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肃清殖民地奴化思想?抵制殖民文化?

邓力群这方面属于毛主席逝世后的先知先觉者。

在日本鬼子打进来的时候,有殖民文化。

在没有军事入侵的情况下,那会不会也有殖民文化出现呢?

难道就没有非武装的文化侵略吗?

如果本国人像殖民者那样逼迫本国学生学习外语,否则不发毕业证——把外语当作比母语更重要的语言,那意味着什么呢?

从这个角度讲,邓力群在1980年代初就意识到,并且通过正式的文件提出肃清“殖民地奴化思想”这一课题,是十分有远见的。这个时候也许邓力群对毛主席晚年那么重视批判“洋奴哲学”的做法,有新的感悟。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