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张志坤:地主阶级还会东山再起吗?
点击:  作者:张志坤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9-22 09:20:13

 

1.jpg


当代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层出不穷,最近时期突出的一个,就是有人用各种手法为过去被打倒了的地主翻案——或者以学术研究的视角为他们被打倒的历史命运喊冤鸣不平,或者借助文学展现的手法努力为他们塑造新的历史形象,目的都是通过这等重新正名的办法让地主阶级实现再翻身,简单地说,就是颠覆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关于地主的历史逻辑与思想理论叙事。


谁都知道,自1949年以来,地主这个名词及其所代表的形象一直都作为历史与社会的负面符号存在。人们常说,新中国成立了,大多数特别是劳苦大众站了起来,与此相对应的,地主阶级因为新中国而遭遇了一场历史上有的整体塌方与大沦陷,在政治上也被完全地打倒了。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土地革命,核心是围绕土地所有制而展开,其最简单最直白的概念,就是一次中国农民打倒地主实现翻身解放的历史叙事。


但是,近年来开启了新一轮的历史叙事,这场新的历史叙事开始之际也围绕土地问题而展开,从土地问题切入,后来逐渐深入到所有制层面,发展到现在,私有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得以全面确立了起来,已然实现私有制在中国空前浩大的历史大翻身,翻身如此彻底,以致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重新被树立成为核心的政治逻辑与基本的社会准则。


这一重新确立的逻辑准则当然主要是面向未来和指向未来,但其影响所及,客观上不可能不发生大面积、大幅度的回溯,在此回溯大潮下,历史上的资本家固然得以回归,私人占有的封建土地制度也因之在思想理论上得到新的浇灌,过去的地主阶级更是因此得到强有力的价值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地主再翻身重塑正面形象的事情,自然就变得势在必行、势不可挡了。


在这个问题上,争论地主中有没有好人等一些细枝末节问题没有意义,对这一现象主要应该从社会意义上加以诠释解读:


第一,对历史上的土地革命应该做怎样的评判


当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土地革命,核心在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将其由私人占有变为国家所有,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原点起点,说到底还是一个私有制与公有制的问题。如果肯定公有制,赞同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土地革命就完全成立,就是历史的正确方向,反之,如果肯定私有制,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则没收地主的土地就成了无理的掠夺与抢劫,这其中的价值关系和逻辑路径十分鲜明。


显然,这是一个关乎当年中国土地革命历史合法性的大问题,对此,有的人在思想理论上下手试图重新加以诠释,有的人则采取文学的形式加以展现,譬如《软埋》、《生万物》等,而的人则捍卫既定的历史结论,由此演绎出当前中国一个激烈的思想意识斗争。


第二,能否为新的贫富差距社会分层分化找到相应得价值支撑


在土地私人占有的旧中国,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后世二千年间屡屡再现趋烈,由此导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惨情形,正如歌谣所唱“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浪在街头”。那时的中国是有钱人的天堂,是贫苦人的地狱,卖儿卖女典当活人妻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社会好不好,这样的社会秩序合理不合理,这既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命题。因为今天的中国同样面临贫富差距日渐加大的现实课题,如何解读和诠释现实中的社会分化,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向历史要答案,以历史来照现实。如果过去旧中国贫富严重分化的历史得以肯定,被合理化解读, 那么今天的贫富分化也就非常合理应该,不仅如此,目前的分化还显得很不够、很不到位,还应该进一步加大与拉大差距,只有贫富差距足够大,才能塑造一些人希望的那种社会秩序。反之,如果历史上贫富分化的现象被彻底否定,则现实中的贫富差距就难以立足,就要人人喊打,也将遭遇过街老鼠般的尴尬境遇,新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层分化因此也就找不到相应的价值支撑了。


第三,是不是应该鼓励和支持新业态的私人占有


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拿过去的地主说事也是为了现实的政治利益服务。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仍然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旧中国的地主不过是一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其历史角色不过是特定制度下的必然产物,对这一制度的产品持怎样的立场与态度,相应地就代表和体现了对这一制度的立场与态度在当今中国,究竟是应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是鼓励和加强私人占有,始终存在激烈的争论。当然,有人居中调和,号称要两者并重、两手并举,貌似秉持不偏不倚的立场态度,但其实不过是蒙混了事,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人占有制根本就是对冲的关系,二者此消彼长,不可能搞什么并肩携手、合作共赢,如此这般地踩政治跷跷板看似高明,其实没有什么可持续性。现如今的实际情况是,鼓励和加强私人占有的主张在中国大行其道、蓬勃强,这一状况反映到情感情绪层面,自然就要大力讴歌历史与现实中在私人占有方面十分杰出的那些人,歌颂历史上的地主恐怕只能算做是一碟开胃小菜,未来还将涌大量讴歌当代中国富豪大款各种形式的文字作品,为这些精英与成功人士树碑立传、著书立说,以此来昭其顺而隆其德。


正因为这样,所以未来中国会不会出现新形式、新业态的地主、土豪,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细细思量与掂量。


显然,上述种种倾向不只是关乎历史上地主的形象与名声,而是一场浩大的历史大翻转,这场大翻转目前还在持续地发展演进的过程中。


但笔者以为,这等行为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过去的地主挽回一些斯文与尊崇,看起来有点东山再起得架势,但却根本不可能达成历史的翻转与政治上的翻身,这完全属于螳臂挡车的欺天之举,根本不可能实现。原因在于:


第一,大多数中国人不会认同


中国人民既不会认可过去的地主老财,也不会接受新的地主老财,无论情感层面还是利益层面都是这样。封建土地制度必须铲除,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的必然叙事,作为封建土地制度的代表者、承载者,地主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与历史代价,无论地主中是不是还有很多大好人、大善人,也无论这些人在今天还有多少拥趸与后裔,这些都无改于他们所固有的负面符号,不但在当代中国无法翻身,今后也永远不可能翻身。


第二,有违历史发展的大方向


扩大或加剧贫富差别不符合人类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准则从这个视角出发,私人占有在中国只能适度发展并适可而止,否则将有违历史发展的大方向严重一点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复兴,而不是要让地主豪绅们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第三,历史还会出现新的修正


当然,以目前的情形看,私人占有在中国确实存在无底线、无止境的发展的可能,照此趋势,未来不排除这一生产方式再度上升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生产方式的可能。但即便这样,神州大地也不可能变主变天,无非就是历史再次出现一场大革命来加以修正纠偏而已。世界的历史没有终结,中国的历史也不会终结,未来的风云可能更加生动,更加波澜壮阔。


应该承认,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性类同于一种轮回从这点上说,现如今的中国也在历史的轮回过程中,尽管中国社会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许多地方又变得似曾相似。譬如精神价值层面,许多被抛弃的东西又重新被捡拾了回来,这是人们不能不正视的现实,而只有深刻认识这一变化的根源和依据,才能真正的认识当今的中国,才能准确的把握历史的未来。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