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八国领导人缺席北京阅兵,外交场上的空椅子诉说什么?
点击:  作者:瓶儿的盖    来源:环球新君士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8-28 14:13:19

 

202593日,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这是一场高规格设计的宏大盛典,最终席位上的空白却格外引人注目。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这八个国家的一号人物集体缺席。尤其是日本和韩国作为中国亚洲近邻的缺席,更显得格外显眼。

 

 

这次阅兵,中国邀请了全球49个国家,最终有41个国家领导人到场。但最引人关注的却是那些没有来的八个国家。

 

西方国家都用行程冲突这个万金油借口。美国特朗普在白宫接待波兰新总统,德国总理取消了涉及中国的投资听证会,五角大楼还特意选在这天发布印太军力报告。

 

日本首相石破茂政府宣称是因为国内审议安保法案抽不开身。韩国总统李在明则派了国会议长作为代表出席,出席规格明显降低。

 

韩国总统李在明的变化最让人意外。他上任初期还表现出对华友好姿态,明确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韩国介入台海事务。

 

但这次他却拒绝邀请,只派国会议长代表参加。李在明的行程安排很说明问题:他先去日本见了首相石破茂,然后又跑去美国见特朗普。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缺席更为直接。日本一些政客至今不愿彻底承认侵略历史,嘴上说着反思,可连侵略二字都回避。

 

西方六国的集体缺席呈现出一种协调一致的图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六个国家的领导人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不出席。

 

表面上看,他们担心的是阅兵仪式的军事色彩太浓。但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大规模的军事阅兵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不利于和平与稳定。

 

这种说法很站不住脚。西方国家自己也经常举行各种军事演习和阅兵活动,比如美国的独立日阅兵、法国的国庆日阅兵。当中国举办阅兵时就大惊小怪,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西方的虚伪。

 

与八国缺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南亚国家几乎来了个全明星阵容。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最高领导人集体北上,展示出对中国的坚定支持。

 

柬埔寨更是将行程提升为国事访问,释放出强烈的政治信号。老挝、缅甸、柬埔寨三国领导人刚结束天津的上合组织峰会,就马上转场北京,形成罕见的双城外交模式。

 

这与2015年情况大不相同。当时马来西亚只派特使,印尼仅是部长级代表。如今东南亚六国一律由国家元首亲自出席,创造了东南亚参与中国阅兵式的历史纪录。

 

 

俄罗斯总统普京如约而至,而且一呆就是四天,创下了俄乌冲突后其出访时间最长纪录。这明显不只是来参加个阅兵那么简单,更是展现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度。

 

在这次访问中,普京重点推动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管道的建设,同时推动本币结算体系的发展。这些合作项目对双方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东南亚领导人之所以敢高调站台,底气来自坚实的利益纽带。中国连续14年稳居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突破6.3万亿元。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把北京作为首访站,签了镍矿下游加工协议。马来西亚安瓦尔政府重启东海岸铁路项目,还拿到了中国追加的20亿美元低息贷款。

 

越南与中国的贸易额突破了2000亿美元,越方顺差高达300亿,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河内选择务实合作。

 

西方国家的缺席,更像是经济与政治矛盾的无奈妥协。德国汽车业正感受中国电动车的冲击,法国在潜艇订单和中国市场间左右为难。在利益与立场之间,空椅成为最省力的选择。

 

日本因为历史问题和现实政策选择,心虚理亏;韩国则总想左右逢源,结果反而显得摇摆。西方更多是心态作祟,见不得中国强大,想用不来表达态度。

 

美国在这次集体缺席中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外交渠道,美国向盟友们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不要给中国的阅兵仪式增添色彩。

 

 

中国举办阅兵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其他国家的认可或背书。那些选择缺席的国家,失去的是了解中国、增进互信的机会。

 

作者:瓶儿的盖  来源:环球新君士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