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苏雅晴:从“文山会海”到“真抓实干”,减负之路任重道远
点击:  作者:苏雅晴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8-22 10:05:58

 

“上午开三个会,下午签一堆文,晚上还得赶材料”——这句基层干部的日常吐槽,道出了“文山会海”的沉重枷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向形式主义亮剑,“基层减负年”“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举措密集出台,然而“会议减了数量却长了时间”“文件少了正文却多了附件”的现象依然存在。从“文山会海”到“真抓实干”,这场减负攻坚战,考验的不仅是政策执行力,更是对治理本质的深刻认知。

 

“文山会海”的病灶,在于把过程当结果的治理偏差。有的部门习惯用“开会发文”完成责任闭环:一项乡村振兴政策,从省到村要开五层级会议,每份文件都要求“层层转发并附贯彻意见”,到了乡镇一级,真正结合本地实际的修改不足20%;一次安全生产检查,表格设计多达37项,从“灭火器生产日期”到“员工培训签到表”缺一不可,却鲜有人追问“隐患是否真的排除”。这种“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惯性,本质是用可见的忙碌掩盖实质的缺位,让基层在应付检查与服务群众的撕扯中身心俱疲。

 

更值得警惕的是减负过程中的“新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把“会议数量减少30%”作为政绩,却把三个短会合并成四个小时的“马拉松会议”;有的单位取消了纸质报表,却要求基层在五六个APP上重复填报相同数据,“指尖上的负担”比纸质时代更甚;还有的考核明着“不看台账”,暗地里却把“微信群截图”“公众号宣传”作为新指标。这些换汤不换药的操作,看似响应了减负号召,实则是用新的形式主义对抗旧的形式主义,让基层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正如一位社区主任的无奈:“以前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线没少,针却变成了多孔的筛子,哪头都得顾,哪头都顾不好。”

 

从“文山会海”突围,关键要重构“实干导向”的评价坐标系。浙江推行“无会日”制度时,同步配套“问题解决清单”,要求干部把开会的时间用在走访企业、化解矛盾上,年底考核时,群众满意度权重提升至60%;甘肃某县取消了23项非必要报表,却建立了“企业诉求直通车”,部门响应速度与解决率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这些实践证明,减负不是减法而是优化——减去的是无效消耗,增加的是服务效能;砍掉的是形式流程,强化的是责任担当。

这条路的长远,更需要打破“惯性思维”的勇气与智慧。当上级部门不再把“发文多少”作为工作抓手,而是用“群众信访量下降”“项目落地率”衡量成效;当考核标准从看材料转向看现场,从听汇报转向访民生;当干部评价体系让“实干者得实惠”“躺平者受警醒”,减负才能真正触及灵魂。就像一位乡镇党委书记所说:“我们不怕忙,怕的是忙得没意义;不怕担责,怕的是把精力耗在证明自己在担责上。”

 

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增的是活力;去的是虚功,留的是实效。当会议室的灯光不再为空转的会议亮到深夜,当文件柜不再被无用的报表塞满,当干部的脚印更多出现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减负的成效才能真正写进群众的笑脸里。这条路或许充满反复与挑战,但每一次对形式主义的剥离,每一步向真抓实干的靠近,都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这,正是减负最深层的意义所在。

 

作者姓名:苏雅晴,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会战道街道办事处;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