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李晨光|破除指尖之困:基层减负呼唤数字治理新思维
点击:  作者:李晨光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8-27 11:53:31

 

 

一个乡镇干部手机里安装了20多个政务APP,关注50多个工作公众号,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各种“指尖上的公务”——这不是未来科技的便捷图景,而是当下基层工作者面临的数字形式主义困境。

 

“过去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是‘上面千个端,下面一双手’。”一位基层干部这样形容自己面临的新挑战。随着数字化政务的快速推进,一种新型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正悄然滋生,成为压在基层身上的新负担。

 

近日,多地通报数字形式主义典型案例,从重复录入数据的政务平台,到每天需要“打卡”上报的多个APP,再到层层加码的点赞转发任务,这些打着“数字化”旗号的工作要求,实际上已经成为基层干部的“不能承受之重”。

 

平台泛滥之困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各部门各自为政开发政务应用,导致APP、公众号、小程序层出不穷。某县统计显示,各乡镇需应用的数字化平台达30余个,其中每天必须登录的就有10多个。干部们笑称:“以前是‘会海’,现在是‘端海’。”

 

数据重复之累则更加隐蔽。同样的数据需要在不同平台反复录入,同样的工作内容需要用不同形式重复报送。文成县消防救援大队要求乡镇既要在“浙政钉-掌上执法”平台录入检查数据,又要在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上填报完全相同的内容。这种重复劳动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更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

 

数字政绩之虚危害更为深远。有的地方违规向辖区各村布置官方抖音和微信视频账号每日增粉任务,要求每个干部必须完成固定的转发、点赞、评论指标。这种追求数字表面文章的做法,背离了政务新媒体服务群众的初衷,演变为新型形象工程。

 

数字形式主义的产生,既有技术因素,也有制度因素。从技术层面看,各部门数据标准不统一、系统不联通,形成“数据孤岛”,导致基层不得不重复录入。从制度层面看,一些上级部门习惯于通过“留痕”来管理考核,把点击率、转发量当作评价工作的主要指标。更深层次看,这是传统形式主义在数字时代的变种。有的领导干部认为“上了网就是创新”,把数字化转型简单理解为工作流程的电子化,没有真正理解数字治理的本质是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破解数字形式主义,需要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双管齐下。

 

建设统一平台是基础。浙江推出“浙政钉”平台,将各部门应用整合到一个入口,实现“一端通办”。云南祥云县建立镇级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归集各类基础数据,实现“一次采集、动态更新、多方复用”,从源头上减少重复报送。

 

建立审核机制是关键。各地应建立政务APP、公众号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重复建设、使用率低、增加基层负担的平台坚决清理整合。

 

改革考核方式是根本。要改变过度依赖“留痕”的考核方式,更多采用实地走访、群众评议等方式评价工作实效。江西省建立“以实绩论英雄”的考核体系,取消62项“空中政策”,合并45项交叉考核,让干部从“群里吼”回归“实地走”。

 

破除数字形式主义,需要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革命。当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当数字化真正赋能于基层,我们才能告别“指尖上的负担”,迎来“掌上的便捷”。

 

数字治理的最终目的,不是打造多少APP,而是解决多少问题;不是产生多少数据,而是创造多少价值。唯有如此,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而不是加重基层负担的枷锁。

 

作者:李晨光,吴桥县人社局;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