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新书《调查研究的古今智慧》(蔡长运,企业管理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网上有售)书稿中的一部分内容】
【摘要】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就不能叫领导。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凡事豫则立,凡灾豫则消;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先事豫事事优成,先患豫患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满则虑雒,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是以百举而不陷也。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顺以动则万物如之,行有豫则四时不忒。顺不苟从有主见,豫不违中善应变。内顺乎心,外顺乎物;己志大行,物皆顺应,此所以可以豫也。顺动则合乎天理之公,纵施刑罚亦天之刑也,故民服;豫中事理之时宜也,即顺动也。
企业家在管理企业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握好自己企业的战略方向,对自己企业的远期、中期、近期的目标做好谋划;对于具体的工作则要在事前及时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而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面向未来的。所以,决策和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就体现在预见能力上。
毛泽东同志也曾深刻指出:“什么叫做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预见能力,古人就叫做“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对这种预见能力,诸子百家都有哪些深刻的见解。
一、凡事豫则立,凡灾豫则消
在《礼记·中庸》中就有:“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做任何事情,干任何工作,事先要周密的谋划和有充分的准备才会成功;事前没有预案、没有计划、不做论证就要失败。比如,在讲话之前如果能有所准备,能预先写好稿子,对别人写的讲话稿先审查好,到时候讲起话来就不会吞吞吐吐、磕磕绊绊;在开始做一项工作之前对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能有所预计,都能有应对的预案,最后在工作实践中就不会有对付不了的困难;在采取某一行动之前就对这件事进行论证,看该不该去做、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危险,这样就可以避免最后的悔恨,就可以少做错事、少犯错误;在开始工作之前就把未来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确定下来,最后在工作实际中就会有无穷的办法,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束手无策。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也说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军事工作是这样,政治工作是这样,企业管理工作也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
二、先事豫事事优成,先患豫患祸不生
在《荀子·大略》中也讲到:“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在做一件工作之前就能对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认真谋划、周密计划、认真做好各种各样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就叫做“接”。能够做好“接”的工作,那这项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很成功、一定能完成得很漂亮。一个人能够在灾患到来之前就对可能遇到的灾患有所忧虑、有所准备(有思想上的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有所预防、有应对的方案,这就叫做“豫”。做好了“豫”那灾祸就不会发生——即使灾祸来了也不会被它伤害。这样的灾祸不仅不成其为灾祸,还可能成为自己成功的机会。事情发生了以后才来考虑应对的办法,那就叫做落后。落后了,那么事情就办不成、工作就会失败。祸患来了以后才加以考虑,才知道后悔,那就叫做困厄。困厄了,那么祸患就不能抵挡了,人就会被灾祸所战胜,工作就失败了。
三、满则虑雒,平则虑险,
安则虑危,曲重其豫
同样在《荀子·仲尼》中也有:“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雒,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
那些真正的有智慧的人在办事的时候,总是在自己很圆满时、很成功时、很富有时,更多地考虑还有哪些不足和下一步可能遇到的困难;顺利时更多考虑艰难。因为他知道顺利中一定滋生着不顺利、一定孕育着风险。在安全时会更多地考虑到危险。因为他知道人只有不断地战胜危险才获得平安,而平安之中随时包含着危险。就算是很周到很认真地从各方面加以防范,仍然要保持着敬畏的心态,要随时当心会遭到危险与灾祸。有了这样的工作态度,就是办了上一百件事也都不会失败——都能百分之百成功。
四、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五章》中就认为自古以来那些掌握道的,人生和事业都很成功圣贤们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老子认为真正成功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像在冬天过江一样,总是很认真、很谨慎、准备得很充份;在事前就把困难想深、想透、想足;要追求最好的结果,但总是做最坏的打算,出现任何情况都有应对的预案。他们总是谦虚谨慎、低调礼让、很尊重自己周围的事物,就好象是很怕周围的人一样。
做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在做决策时,既要坚决果断又要有所犹豫;既要自信乐观又要有敬畏之心;既要利用好市场又要维护好市场;既要依靠客户又要尊重客户;既要向下发号施令又要虚心听取部下的意见。
五、顺以动则万物如之,行有豫则四时不忒
在《周易·豫》卦的《彖》辞中就讲:“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顺应万物运动的前进态势而去采取行动,严格按客观规律去制自己的工作计划,就叫做“豫”。因为自己能顺应天地万物的运动而开展自己的工作,所以,天地万物就好像会听从自己的指挥,顺应自己的设想,按照自己的计划而运动一样。天地都顺从着自己的意志而行动,那天上的太阳、月亮也就一样都不会违背自己的计划;一年四季的变化也一样不会违背自己的意志,也不会给自己造成伤害了。
农民严格按季节时令耕种,那阳光、雷电、风吹、雨打、白天、黑夜、微生物、矿物质……都会按照农民的意志帮助他推熟庄稼。同样,一个企业家给自己的公司所制定的面向未来的政策和计划如果能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时公司的运行自然就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一个公司所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能顺应客户的需要,到时候客户就会自动响应你这个公司的号召,购买你的产品,甚至会帮助推广你的产品。在企业经营中,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对没有提前预计到,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的企业那一定意谓着灾难。而对于有所预计,有所准备,有了应对的预案的企业,则会成为自己成功的机会。
六 、顺不苟从有主见,豫不违中善应变
三国时期的王弼在《周易注疏》中讲过:“顺不苟从,豫不违中。”
《周易》教人们要柔顺,要顺应客观规律,但也不能没有自己的主见而什么事都顺从之,也不能什么意见都听;《周易》教人们做工作要有计划、有准备、有豫案,但这个计划和预案也不能违背中正之道,也不能违背道义,也要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客观实际,也应该随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七、内顺乎心,外顺乎物;
己志大行,物皆顺应,此所以可以豫也
清代的王夫之在《周易内传校注》中讲:“内顺乎心而外顺乎物,则己志大行而物皆顺应,此所以可以豫也。”
就一个公司来说,如果其系统内部能够很好地服从于自己的领导核心和首脑的指挥,在向外部开展经营活动时又能很好地顺应客观规律,顺应市场运行的态势,顺应客户的需要,这样自己周围的客观事物、市场、客户就好像都能听从自己的安排,服从自己的计划一样,自己的想法,公司的经营目标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样就叫做“豫”。就一个公司的领导者来说,要做好“豫”的工作,则还要用自己的内心去认识自己的公司的具体的情况,虚心听取下属意见,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开展工作。这样整个公司才能顺从于自己的指挥的调度。
八、顺动则合乎天理之公,
纵施刑罚亦天之刑也
明代的来知德在《周易集注》中讲:“刑罚不合乎理,惟乘一己喜怒之私,故民不服。若顺动则合乎天理之公,纵施刑罚,亦天刑也,故民服。‘时义’者,豫中事理之时宜也,即顺动也。”
一个领导者在利用公权力做出重大的决定时如果只是从自己个人的喜怒与好恶出发,那就必然是不合理的,到时别人就不会信服,这样的领导者其权威就很难树立起来。如果能顺应客观规律,能站在公正合理的立场之上做出决断,即使对别人施行很严厉的刑罚,那也相当于是天道、公理、法律在惩罚他,所以人们,包括被惩罚的人就都会信服。“豫”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其意义是不一样的,而总的原则就是要顺应客观规律,合理地去制定自己的将来的行动方案,就是要让自己、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团队将来的行为能够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
【相关阅读】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