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俄媒:中国令人惊奇的10件事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25-09-15 14:17:38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现实领先于计划的国家。当欧洲还在为高铁项目争论、美国人在试运营无人商店时,这些项目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以下是塑造中国独特生活节奏的10个现象。

 

1.高铁极其便捷

中国建成了全球最长的高速铁路网,总运营里程逾4万公里。北京至上海1300多公里的路程仅需约4.5小时。

 

2.微信提供“数字身份”

微信不单纯是即时通信软件,更是真正的生态系统。超过13亿用户通过微信支付、订票、打车以及获取公共服务。对中国人而言,智能手机既是钱包,也是身份证,同时还是工作工具。

 

3.大米充当文化符号

在中国,大米是饮食的基础和身份认同的象征。根据官方数据,中国每年大米消费量超过1.4亿吨。中国菜肴在全球各地广为人知,大米成为文化外交元素。

 

4.二维码作为基础设施

二维码已成为生活中的万能通行证。给街头艺人打赏、在咖啡馆付款、进入音乐厅,一切都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中国直接迈入了数字经济时代。

 

5.不夜城

在上海和广州,餐馆与市场营业至深夜,街头因歌舞和演出而鲜活。霓虹灯招牌、无人机表演和巨型屏幕构成的城市景观非常接近科幻片中的未来城市。

 

6.快递经济

骑手最快可在20分钟内完成订单配送。外卖平台每日处理海量订单。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

 

7.无人商店

自助结账机已很常见。系统可识别商品,人们通过手机进行支付。中国打造出日常版的亚马逊无人便利店,且规模大得多。

 

8.基建速度

中国的基建规模令人惊叹。上海地铁运营里程接近9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每条新开通的线路都表明,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政策的优先事项。

 

9.科技融入日常生活

机器人服务员、配送无人机、人脸识别系统,这些技术已融入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国正将创新转化为日常生活标准。

 

10.人的因素

中国人既有工作能力,又秉持开放态度,同时尊重传统。中国人可以在餐馆享用传统美食,然后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进行支付。这种过去与未来的融合,汇聚成独特的社会能量。

 

中国是一个把速度转化为资源的国家,而技术、美食和数字服务是塑造全球形象的工具。高铁、大米和微信不只是其中的细节,更是传统与创新平等共存的新社会模式的象征。

 

观察今日中国,便是洞见明日世界。

 

作者:俄罗斯《导报》网站,黎然编译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俄媒:中国令人惊奇的10件事

    2025-09-15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