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舆论宣传 > 阅读信息
陶余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重在学习商业平台和社交媒体之神
点击:  作者:陶余来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9-11 11:54:20

 

 

2025年第16期《新华文摘》转载2025年第5期《新闻记者》杂志刊发的季颖的文章《系统性变革视野下主流媒体的挑战、坚守与创新》。阅后感觉意犹未尽。

 

文章呼吁借鉴吸收互联网思维,将灌输为主的“读者思维”化为更注重共情的“用户思维”,从以文字为主的“文本思维”转为可视化的“画面思维”,把习以为常的“他者视角”切换为个性化的“我的视角”。

 

作者的观点自有一定道理,但似乎并未触及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根本。

 

比如人民日报,是不是从“文本思维”转为“画面思维”就OK?显然不是这么简单。正如有了影视,不意味着四大名著就没有人阅读。人民日报电子版如果学中国青年报,点击阅读时偶还有视频固然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但光有这不足以完成人民日报系统性变革,因为这还只是在浅层面的形式上打转转。

 

一来,传统文本媒体如果太重“视频性”,无疑与电视撞车,泯灭了各自的特色。二来,如果内容不引人,改视频形式也还是不能奏效。如今电视节目同样式微就很说明问题。三来,文本有文本的长处,冷静深刻,任何时候,文本都是媒体根本,不可荒废。

 

主流媒体斗不过商业平台、社交媒体,形式方面固然是原因之一,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内容。

 

无论是“推进媒体融合”还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抑或是现在的“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是简单地弄几个移动客户端,让受众可以手机移动收看之类就灵。因为这些只是技术层面的变革。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学商业平台、社交媒体的神。

 

一是学其题材广,几无禁忌。

 

二是学其议论风生。你看看商业平台、社交媒体视频节目浩如烟海的“弹幕”。与此相反,如今,《杂文报》《杂文选刊》都已停办,主流媒体连杂文都较少刊发,省级以下主流媒体副刊甚至因为害怕意识形态出现偏差,连表现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火热现实生活的作品都少见,多载的是“风花雪月”类“纯文艺”。这样的节奏显然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背道而驰。

 

三是互动。对弹幕内容及时进行收集、反馈,从中搜集民意,实行订单式新闻制作和针对性新闻作品放送,才是变革之魂。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