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张志坤:未来十年大国关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点击:  作者:张志坤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9-08 07:53:54

 

1.jpg


时光逝水、不舍昼夜,再过十年就是2035年了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中国第一步重大战略目标实现之日。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按照预期,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战略实力将发生质的跨越在这种情况下,届时的大国关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第一,中美关系:两种前景、两手准备


未来的中美关系明显存在两种可能的前景一是达成有关行稳致远的期待按照中国方面的意愿与举措发展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就一定展现这样的前途;二是爆发冲突的可能按照霸权的企图方式发展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就将日益走向对撞、冲突,就将未来堪忧。


因此,中美关系事实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前途与出路,关键取决于中美双方究竟哪一方掌握主导权和控制权,简单地说,就是方向盘掌握在谁的手里。


因为存在上述两种不确定性,所以中美两国各自都在做两手准备:一手准备和平解决矛盾——中国的设想与期盼是中美“合作共赢”,美国的设想与期望是不战而胜,名之曰“战略竞争”另一手准备武装行动——中国准备在有朝一日不得已的时候奋起抗击霸权的军事打击和武装侵略,而美国则准备在和平手段达不成目标之后进而采用非和平的手段,总之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人们所谓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其实就是这样两种前景、两手准备之间的较量,其实并不是什么博弈,而是严酷的斗争,毫无“良性”可言,斗争的结果关乎各自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


第二,美俄关系,缓和还是恶化


当下的美俄关系于历史的低谷,两国事实上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只不过所进行的是间接战争而已,这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但两国现如今都想结束这场战争,以便摆脱这个巨大的包袱与压力。基于双方这样一种共同的意愿,笔者预测,根本不需要未来十年,大概仅仅再过一年左右,俄乌战争就将停顿下来,至于以什么方式停顿,交战的各方究竟有怎样的得失,完全取决于他们战场上的厮杀和外交上的搏斗但乌克兰将成为牺牲品,美俄两国实现某种程度的共赢,这样的前景将确凿无疑地成为现实也就是说,俄乌战争的基本方向已经确定,那就是将以美俄两国握手言和而告结束。


从这个意义上看,美俄关系不大可能继续下滑变坏了,未来十年将是止跌回升的十年,总体上呈现缓和发展的趋势。


但这种所谓的缓和只不过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在俄罗斯同美西方的关系结构中,矛盾对抗始终是主题和基调,因此,美西方继续遏制打压俄罗斯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同俄罗斯战略上严重对立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俄罗斯依然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总体状况也不会改变。在这态势下,俄罗斯同美西方之间的和平在未来十年将注定是冷和平,并且只要俄罗斯继续存在,他们彼此之间的各种暗战以及公开的军事威慑、相关的军备竞赛一天都不会停止。


因此,未来十年美俄关系的总体态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乌战争后的俄罗斯走向,俄罗斯衰弱,美俄对抗关系趋弱俄罗斯走强,美俄对抗关系走强,强弱应关系十分鲜明。这就是笔者多年来反复强调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符合中国战略利益的原因。


第三,中俄关系,伙伴还是同盟


在当代中俄关系中,俄罗斯对强化中俄关系的渴望远胜于中国对中俄关系的期待。目前状态的中俄关系即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虽然有效地保障了俄罗斯的安全稳定,但并不能满足俄罗斯的战略需要,而在中国方面则似乎已经没有进一步的需求了。


造成这状况的原因,一是在中国总有相当一些人依然对中美关系存在期待与幻想,以为中美关系并不会坏哪里去,终究还会好起来持这种看法的人势力强大,对中外关系的走向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二是致富需求胜过反霸需要,中国同美西方巨大的贸易额密切的经贸关系上栓系着太多人的切身利益,中美关系的经贸纽带这些人发财致富的大平台乃至救命索,宝贵得无以复加,用一句著名公知的话来描述就是“中美关系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这些人反对中俄结成真正意义的同盟,认定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已经足够了,不想因为中俄关系而阻绝中美关系以及中西方关系的未来通道,总想在这个问题上留下回旋的余地。因此,未来十年,对中国而言,尽管战略逻辑上需要中俄更加紧密的战略联合,需要两国关系迈上新的台阶,但发展中俄关系内外掣肘因素不但依然存在,而且还将变得更加猛烈。


毫无疑问,在可展望的未来,中俄关系的主导权将始终掌握在中国手里,但鉴于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态,未来十年中俄关系还可能继续热热闹闹,但在“质”的层面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可能性并不很大,除非中美关系发生突变。


第四、欧洲将有怎样的战略倾向


曾几何时,欧洲曾被一些人视为全球战略态势良性发展的希望之所在,他们热切期待欧洲日渐实现战略自主,能逐步独立成极,这样一来,所谓的“多极世界”就将大功告成,美国独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就被打破而告结束了。


坦率地说,人类社会在战略问题上总难免各种旖旎华丽的想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是这样,冷战后的一个时期更是这样,而欧洲则往往成为其中的重点焦点现如今还是这样,相当一些中国人对于同欧洲携手共进始终怀抱殷切的希望。


但是不得不说,这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妄想。事实上,美国发起的对华“战略竞争”代表和体现美西方的整体利益,获得欧洲的高度认可与认同因此,未来十年,欧洲总体上必将深度参与这场战略大竞争中来,必将日甚一日地剑指中国,中国同欧洲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坏而不会越来越好。


对待俄罗斯也是这样,北约东扩欧盟东扩高度耦合,同样也是西方世界共同利益之所在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战争打翻了美西方的奶酪桌子,已经成为美国和欧洲共同的敌人现如今他们之间的分歧只在于当前阶段怎样处置这个敌人,具体在美欧之间该做怎样的责任分工。依目前的态势看,在压制俄罗斯的问题上,未来欧洲将分担更大的责任与任务这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设计之一。


因此,未来十年欧洲将更加紧密地同霸权美国捆绑在一起,将更加严厉地压制俄罗斯剑指中国。但鉴于老迈的欧洲能力有限,且还可能因为新军备竞赛而导致内部矛盾纷起因此这个东西在霸权战略走狗之路上能走多远,能发挥多大效力,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五,中日、中印关系


对于中国而言,未来十年的中日、中印关系也相当重要,也应纳入大国关系之列加以对待。


透视中日关系要深入洞察和掌握历史脉络,而不要为眼前各种眼花缭乱表面的外交活动所迷惑建立在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得知,日本针对中国的基本战略取向完全可用这样八个字来概括,那就“居心叵测、磨刀霍霍”。在这样的总体战略之下,日本将极力推动自己同霸权集团更加紧密地捆绑起来,更加卖力地参与霸权对华“战略竞争”的过程中来。基于这样的情况,可以断言,未来十年,日本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伙伴”,而只能是现实的对手和潜在敌人。


印度现如今已经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未来十年同中国还将进一步拉开人口数量差距。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一民主大国帽子的印度将更加野心勃勃,其战略扩张的步伐将紧锣密鼓地走下去。表现在战略倾向上,印度将一方面同中国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对抗姿态,一方面还要借此在中美之间投机,在美俄之间逢源如果美西方对印度的支持力度较大,印度还将不时地对中国发起军事战略挑衅。


因此,中印关系未来十年依然将起伏不定,龙象共舞的可能性照旧还是变幻莫测,如果还能继续停留在概念层面来加以炒作,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记招牌,那已经就算是很不错的局面了。


基于上述大国关系的变化,可以得出关于未来安全形势的如下几个结论:


其一,随着中国日益壮大,中西方关系也将日益紧张,这是战略逻辑之必然,也是历史趋势。一个贫弱的中国反而很可能有一个较好的中西方关系,但一个“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却注定将导致中西方关系紧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将是对MAGA的直接否定,二者并不兼容。


其二,伴随大国关系的变化调整,世界各国也将发生大改组新整合,相关的战略格局也重塑再造。这其中核心问题就是战略站队,任何国家任何势力都将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想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完全没有可能。这话笔者早就说过,现在继续重复强调。这将是霸权集团必将施加给世界各国的战略压迫,在这种压迫下,真正敢于同中国站在一起的国家其实并不多,当代中国一百多个战略伙伴关系国家和几十个命运共同体难免因此大面积地作鸟兽散。


其三,未来中国可能将面临两个重大危险一是美西方全球封锁的危险,譬如封锁中国的远洋运输线,对中国关闭西方国家的市场等二是美西方最大限度地集合战略军事实力压向中国,构筑针对中国的新冷战包围圈。


总体上说,未来十年对中国意义非凡,但这十年注定不会风调雨顺、风平浪静,而是内外各种战略矛盾继续积累的十年,这其中,霸权的不确定性更加强烈,因此,2035年很可能成为大范围乃至全球发生质变的节点。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