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这个“齐鲁最美”女法官干了啥,为何许多网友都在攻击她?
点击:  作者:伏生的自留地    来源:伏生的自留地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21 11:32:04

 

01事件引爆:一句话,换来十万罚款和十五天拘留

 

20259月,山东临沂55岁的农妇杨宝花,因对丈夫被伤害案的判决结果不满,在法院执行大厅内情绪激动,骂了法官一句:谁这么判,谁就没有良心!就是这句充满情绪的话,让她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迅速对此作出回应,开出了一张天价罚单”——10万元罚款并附带15天拘留。这一消息通过社交媒体曝光后,立刻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表示震惊和不解,焦点不仅集中在处罚的严厉程度上,更在于其中明显的法律适用错误。

 

 

法律界人士指出,法院引用的《刑事诉讼法》第199条存在适用场景的偏差。该法条明确规定仅适用于庭审过程中扰乱法

 

庭秩序的行为,而杨宝花的行为发生在案件判决之后的执行大厅,并不符合该法条的适用条件。从罚款金额来看,该法条规定的罚款上限为1000元,而法院却开出了10万元的罚款,超出法定上限整整100倍,这在法律实践中极为罕见。此外,在以往的类似案例中,罚款与拘留这两种处罚方式通常择一适用,而此次法院却同时动用了两种处罚手段,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更让公众感到震惊的是,作出这一备受争议处罚决定的法官,竟是在司法系统内享有盛誉的于焕琴。她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沂蒙十佳法官等多项荣誉称号,是众多法官学习的榜样。这样一位明星法官作出如此有争议的判决,不禁让人们对司法公正产生了质疑。

 

02荣誉满身:她是零错案的模范法官

 

在官方的宣传叙事中,于焕琴无疑是司法系统的佼佼者。她1982年出生,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007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法院系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一步步晋升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综合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曾长期担任经开区法院唯一的刑事法官,独自承担起了大量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据官方数据显示,她共审结刑事案件1500余起,并且连续多年保持着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的惊人纪录。这一成绩在司法系统内实属难得,也为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于焕琴的荣誉簿上满满当当,除了齐鲁最美法官提名奖沂蒙十佳法官这两项重要荣誉外,她还曾被评为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先进个人”“基层优秀妇女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并获得共产党员先锋岗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工作能力的肯定,更是她在司法岗位上默默付出的见证。

 

 

在具体的案件审理中,于焕琴也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司法担当。她曾主审全市首起套路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和严谨的法律分析,成功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有力地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她还曾为百余名投资人追回26万元的血汗钱,当这些投资人拿着锦旗来到法院向她表示感谢时,她只是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要用公正之心,传递司法温度。

 

03双面人设:从最美法官滥用权力

 

然而,杨宝花事件的发生,却让于焕琴的完美人设出现了一道难以弥补的裂缝。一句没有良心的气话,竟被处以如此严厉的处罚,这不禁让人们开始思考:这究竟是对司法权威的正当维护,还是权力的任性宣泄?是法律尊严的体现,还是个人情绪的报复?是零错案带来的自信,还是零容忍背后的傲慢?

 

从法律角度来看,杨宝花的行为虽然不当,但并不构成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她在执行大厅内的情绪激动,更多的是出于对判决结果的不满和无助,并没有对法院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实质性的破坏。而于焕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理应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尺度,区分不同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作出合理合法的裁决。但她却在这起案件中作出了明显超出法律规定的处罚决定,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她在行使权力时是否存在滥用的情况。

 

 

更令人不安的是,事件曝光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虽然迅速撤销了对杨宝花的罚款决定并进行了道歉,但却未对作出这一错误决定的责任人于焕琴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处理。一句简单的适用法律错误,似乎就想掩盖程序违法、处罚畸重、权力越界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平息公众的不满情绪,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担忧。如果连最美法官都能如此随意地动用司法权力,那么普通百姓的合法权益又该如何得到保障?

 

04荣誉该撤销吗?妇联应发声!

 

于焕琴曾被评为基层优秀妇女工作者,这一荣誉称号本应授予那些真正为妇女群众谋福利、维护妇女权益、关心妇女疾苦的先进个人。然而,在杨宝花事件中,作为一名农村妇女的杨宝花,仅仅因为对判决结果表示不满而说了一句气话,就遭到了如此严厉的处罚,她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明显的侵害。

 

妇联作为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组织,理应在这一事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站出来为杨宝花发声,为广大妇女群众撑腰。撤销于焕琴基层优秀妇女工作者的称号,并不是一种落井下石的行为,而是对这一荣誉称号纯洁性的维护,是对妇女权益的尊重和保障。如果让一个在工作中可能侵犯妇女权益的人继续享有这一荣誉,那么这个称号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甚至会沦为一个笑话。

 

 

妇联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应该密切关注妇女在各个领域的权益保障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在杨宝花事件中,妇联应该积极介入,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为杨宝花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和支持,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公众的意见和诉求,推动问题的妥善解决。

 

05司法信任:一次错误的代价有多大?

 

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并非来自于威严的法庭建筑和高深晦涩的法律条文,而是源于每一个判决的公正公平、每一次司法程序的合法合规以及每一位法官的职业良知和道德操守。一次看似偶然的错误处罚,足以摧毁司法机关多年来苦心经营积累的信任。

 

于焕琴事件虽然只是一个个案,但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却不容忽视。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在多地法院都有发生。一些法院将当事人在庭审中的拍照”“录音”“情绪激动等行为视为扰乱法庭秩序,对其处以高额罚款或拘留;一些法官将当事人对判决结果的质疑”“表达不满等同于侮辱司法权威,动用强制措施进行惩罚;还有一些处罚决定明显超越了法定权限,违反了法定程序,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些事件看似孤立,但实际上反映出当前司法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首先是处罚权的滥用,对于当事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缺乏严格的事实认定标准和明确的法律适用依据,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其次是程序正义的缺失,在作出处罚决定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充分的调查取证,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处罚决定一锤定音的情况较为普遍。再次是监督机制的缺位,法院内部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而外部监督如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等,又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真正介入到司法权力的运行过程中。最后是责任追究的虚化,即使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判决或不当处罚,也常常以纠错代替问责,责任人很少受到实质性的追究,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司法权力的滥用。

 

06制度反思:谁来监督监督者

 

法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和司法权力的行使者,手中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很容易被滥用,从而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必须将司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于焕琴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当前司法权力运行中的几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制度层面的完善。

 

(一)细化法律规定,明确权力边界

 

目前,我国关于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还存在一些模糊和不完善的地方,这为法官滥用权力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法律规定,明确罚款、拘留的适用条件、程序和上限。例如,对于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应该作出具体的界定,列举出哪些行为属于应当受到处罚的范畴,以及不同情节对应的处罚标准。同时,要严格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其在行使权力时随心所欲。

  

(二)强化程序保障,保障当事人权利

 

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实体正义就难以实现。在作出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决定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充分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利。法院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查取证,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辩解;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后,应当及时送达处罚决定书,并告知当事人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的权利。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救济机制,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补救。

 

(三)引入外部监督,确保权力透明

 

司法权力的运行需要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权力的公正行使。要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的机制,为外部监督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和有效的保障。例如,可以建立司法公开平台,将法院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同时,要保障媒体的舆论监督权,鼓励媒体对司法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司法腐败和权力滥用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

 

(四)严格责任追究,树立司法权威

 

对于滥用司法权力、违反法定程序、作出错误判决或不当处罚的法官,必须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要建立健全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错案的认定标准和追究程序,对于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尚不构成犯罪的,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撤职等。只有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才能让法官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和责任观,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司法权威。

 

07写在最后:别让最美变成最伤

 

于焕琴的双面人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司法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它提醒我们:荣誉并不是护身符,不能成为滥用权力的借口;权力也不是任性的工具,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司法更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需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司法温度;法官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真正的最美法官,不应该仅仅是奖状贴满墙,更重要的是心中装着人民、装着法律、怀着敬畏之心。他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不希望看到最美变成最伤,也不希望公正沦为空话。于焕琴事件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遗忘,而应该成为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起点,一个规范权力运行的契机,一个重建司法信任的开始。

 

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杨宝花们不再因为一句气话而胆战心惊;期待着,每一位公民都能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感受到法治社会的温暖。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司法工作者的自我约束和不断进步,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监督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公正、透明、有序的法治社会。

 

来源:伏生的自留地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