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马江博:学历泡沫大规模破灭,考研暴跌几十万
点击:  作者:马江博    来源:马江博说趋势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8-28 15:41:51

 

 

 我们又将见证一个历史拐点。

 

过去10年里,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从2014年的172万飙升至2023年的474万,翻了近3倍。

 

直到24年,报考人数突然掉头向下,降低到438万。

 

今年跌幅进一步加速,同比暴跌50万,降至388万人。

 

这场持续多年的考研热,显然正在降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最为直接的原因大概有三点:

 

1.考研难,读研难,越来越多人知难而退。

 

虽然这两年报名人数下降了,但研考国家线和高校复试线不降反涨,报录比也是高于往年。

 

 

换句话说,报名的人是少了,但是考上的难度并不低,当下报考人数下降更多的是在去泡沫

 

另一方面,成功考上只是第一步,读研同样充满挑战。

 

研究生阶段更强调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转变。

 

社交平台上的调侃考得上是运气,考不上是福报,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2.读研成本高,投入回报不成正比。

 

专硕扩招后,部分院校学费跟着水涨船高,往往一加就是加几万,学制也越来越长,总成本陡然攀升。

 

然而毕业后的就业回报,却未必能让人满意。

 

报告显示,2024国内研究生就业率首次被本科生反超,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44.4%,低于本科生的45.4%,而大专生则达到56.6%

 

显然,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性价比,而不是薪资更高的研究生

 

再进一步,即便找到工作了,职场学历倒挂的现象很常见,读完硕出来,你的工资可能还没有早就业的本科生高。

 

这也反映了当下教育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我们的高校培养看重论文、看重理论,而市场看重能力,需要的是实操型人才。

 

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教育体系下,学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价值。

 

靠学历翻身的时代红利正在褪去

 

所以大家开始意识到,如果读研是为了就业,那不如直接考公

 

考研一年一次还只能报考一所学校,而考公考编则是国考、省考、选调生等考试轮番上阵,选择和机会更多。

 

2024年国考过审人数超341万,23省省考报名总数超530万。像教师编制这类稳定、假期多的岗位,竞争更是激烈,报名人数11年间增长50多倍。

 

考研降温,考公考编却在升温。

 

事实上,很多人读硕读博是为了能达到进编制的学历要求,我们的博士生就业也集中在高校。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象,读硕是为了能考更好的编制,教育适配了编制,却没有适配市场

 

事情的走向不太对,国家已经开始行动。

 

新学位法允许用专业实践成果答辩代替论文,就是要引导研究生培养更贴合实际需求。

 

放眼全球,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无缝切换,毕业后直接上岗;

 

美国社区学院紧跟地方经济需求调整专业;

 

日本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这些经验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教育要和产业深度融合

 

当然,我们也在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径。

 

目前发力在专业结构的优化,更注重与地方主导产业的适配。东部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科技,中部加强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应用学科,西部聚焦生态保护、现代农业等特色专业。比如广东布局半导体,陕西发展高端装备,云南培育生物医药……部分地区更是建立了企业和高校合作的产业学院

 

这些尝试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教育与产业的齿轮,必须咬合得更紧密

 

毕竟在产业升级的赛道上,真正需要的不是千万张高学历文凭,而是千万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来源:马江博说趋势微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