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子珩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过时了吗?
点击:  作者:子珩墨    来源:红色文化网  发布时间:2025-08-06 15:22:25

 

 

在今天的网络舆论场上,总有一些打扮得光鲜亮丽的精英,用他们那套从西方垃圾堆里捡来的、所谓的商业逻辑,来向我们兜售为剥削制度张目的思想毒药。

 

最近,一个名为一句话驳倒剩余价值论的视频,就是这样一株典型的、散发着恶臭的毒草。

 

视频里的那个知识女性,摆出一副无比理性公允的姿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她自以为是绝杀的、致命的问题:如果企业的利润,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那企业亏损的时候,又是谁创造的呢?工人要不要每个人都拿点钱,来把老板的亏损补上呢?”“这世间,哪有收益都算到他头上,但亏损责任全无的事情?”

 

紧接着,她便开始大肆吹捧所谓的企业家精神,鼓吹创新才是利润的来源,鼓吹风险收益成正比,最后,更是图穷匕见,向着那些冒着倾家荡产风险创业者企业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听听!

 

这套话术,是何等的阴险!何等的具有迷惑性!

 

它,用一个看似公平的、偷换了概念的逻辑陷阱,妄图一举推翻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它,把资本家,描绘成了一个悲壮的、独自承担风险的英雄。而把工人,则描绘成了一群只知旱涝保收、不愿承担风险、却又妄图平分利益的、贪婪的懦夫!

 

这是对剥削最真实、最残酷的运行法则的、最无耻的颠倒和美化!

 

今天,我们,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手术刀,把这套谎言的画皮,一层一层地,给它剥得干干净净!

 

1亏损的质问——一个故意遗忘了所有权的荒诞逻辑

 

让我们先来直面那个所谓的绝杀问题:企业亏损了,工人为什么不一起承担?”

 

这个问题,之所以听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道理,恰恰是因为,它,阴险地、故意地,回避了一个最根本、最核心的前提。

 

这个前提,就是,生产资料究竟是属于谁的?

 

马克思主义的ABC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

 

工厂,不是工人的。

机器,不是工人的。

原材料,不是工人的。

工人,除了他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

 

所以,一个工人,走进工厂,他,是去干什么的?

 

他,是去出卖他唯一拥有的商品——也就是他的劳动力。

 

而资本家,付给他的工资,是什么?

 

不是对他劳动成果的分成

 

而是,他购买工人这件叫作劳动力的商品的价格!这个价格,是以维持工人能够活下去、并能够繁衍出下一代劳动力为基础的。

 

既然,工人,从一开始,就不占有任何的生产资料。

 

既然,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一个出卖了自身劳动力的零件

 

那么,请问:

 

由这些不属于他的生产资料,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及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是赚了还是赔了,这,与他,在法律上、在经济上,有任何关系吗?

 

没有!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去餐厅吃饭,你付了钱,买了这碗饭。这碗饭,就是你的了。至于餐厅老板,是用你付的饭钱,去买了股票,是赚了还是赔了,难道他还能跑来让你再补交一份亏损?

 

这,是何等的荒唐!

 

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也是一样!

 

工人出卖了劳动力,资本家支付了工资。这场交易,在工人走出工厂大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

 

至于资本家,拿着他所占有的、包含了工人剩余价值的全部产品,到市场上去进行一场豪赌,是赢了,还是输了,那是他作为一个生产资料所有者自己的事情!

 

亏损来质问工人,就如同一个赌徒,在赌场输光了之后,跑出来,抓住那个卖给他筹码的服务员,让他一起承担损失一样!

 

这不是逻辑。

 

这是耍流氓!

 

 

2风险的神话——倾家荡产,还是旱涝保收”?

 

现在,我们再来戳破那个被他们吹上了天的风险神话。

 

他们说:正常的商业逻辑是,你承担的风险越高,预期的收益也就越高。他们把资本家,描绘成了一个冒着倾家荡产风险的、悲壮的冒险家。而工人,则是那群只想要旱涝保收的、胆小的懦夫

 

这,是这个世界上,最颠倒黑白的谎言!

 

我们必须问一句:究竟,是谁,在承担着真正意义上的、最大的、也是最残酷的风险?

 

一个资本家,他所谓的风险,是什么?是他投入的那些资本——那些本身就是由无数工人的剩余价值所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可能会亏损。

 

倾家荡产的、最坏的结局,是什么?是他从一个住着豪宅、开着豪车的大剥削者,变回一个普通的、或许需要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劳动者。他所冒的,是失去天堂的风险。

 

而一个工人呢?他每天所承担的风险又是什么?是随时可能因为企业倒闭、或者被优化,而失去工作的风险!是失去了工作,就还不上房贷,交不起学费,看不起病,甚至连饭都吃不上的、生存的风险!是在恶劣的劳动环境中,损害自己的健康,甚至付出生命的风险!

 

资本家赌输了,他失去的是财产

 

而工人,一旦被踢出局,他失去的,是活下去的资格”!

 

请问,这两种风险,哪一个,更根本?哪一个,更致命?

 

所谓的工人旱涝保收,更是无耻的梦话!

 

工人的工资,只有在他还能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时候,才是保收的。一旦企业陷入危机,第一个被牺牲的,是谁?第一个被推向街头,去面对失业和饥饿的,是谁?

 

是工人!

 

资本家,用工人的血汗,去进行一场场资本的豪赌。

 

赌赢了,利润归他一人。

 

赌输了,风险却由整个社会的劳动者来共同承担(比如烂尾楼)!

 

这就是资本主义风险神话的、全部的、血腥的真相!

 

 

3创新的桂冠——究竟,应该戴在谁的头上?

 

为了给利润的来源,寻找一个比剥削更体面的解释,他们,又从故纸堆里,请出了一个叫作熊彼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幽灵。

 

他们说: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是创新,是企业家的破坏性创造。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属于资产阶级的英雄史观的变种。

 

我们,绝不否认,科学技术的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追问:创新究竟从何而来?

 

它,真的是从某个企业家的天才大脑里凭空迸发出来的吗?

 

!

 

任何一项所谓的创新,都必然是建立在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历史所积累起来的、庞大的知识基础之上的!

 

一个企业家,他所能想到的点子,难道,不是建立在由国家和公共财政所支撑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成果之上吗?

 

一个新产品,难道,不是由成千上万的、拿着固定工资的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进行无数次枯燥的、集体的劳动,才最终研发出来的吗?

 

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难道,不是由广大的劳动者,在生产和消费的实践中,所共同创造出来的吗?

 

创新,从来就不是某个天才的个人行为。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劳动”!

 

而那个所谓的企业家,或者说资本家,他,在这整个过程中,扮演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他,不是创造者

 

他,是一个占有者”!

 

他,利用自己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把这个由全社会共同创造出来的创新的果实,通过专利权等法律形式,据为己有!

 

然后,再反过来,把这个本属于人民的智慧结晶,当作自己向人民索取超额利润的、合法的凭证”!

 

他们窃取了人民的智慧,然后,给自己戴上了一顶创新者的桂冠。

 

这是何等的厚颜无耻!

 

 

4平分利益的恐惧——谁,害怕真正的公平”?

 

现在,我们再来看那个最能暴露他们阶级本性的问题:他们(工人)凭什么在老板成功之时,与你冒着倾家荡产风险的老板们平分利益呢?”

 

这句话,不打自招地,暴露了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恐惧。

 

他们害怕平分,他们害怕公平。因为,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今天所占有的那一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知道,一旦,真的要按照谁创造,谁拥有这个最朴素、最天经地义的原则,来分配社会财富,那么,他们将立刻被打回原形,变得一无所有!所以,他们必须拼命地去美化风险,去神话创新,去贬低劳动。他们必须制造出一整套的理论,来证明他们这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之所以能够占有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是天经地义的、公平合理的。

 

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像一把最锋利的、能够刺穿一切谎言的匕首,直插他们的心脏!

 

它,用最科学、最严谨、最无可辩驳的逻辑,揭示了一个最简单、也最残酷的真理:

 

利润的唯一来源,就是工人所创造的、但却未被支付报酬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资本的每一次增殖,都伴随着对劳动的无偿占有!

 

这就是剥削!

 

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不平等的、总的根源!

 

所以,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去驳倒!去污蔑它!去解构它!

 

因为,一旦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掌握了这个理论武器,都明白了自己受苦的根源,那么他们这个骑在人民头上的剥削阶级,他们的末日也就到来了!

 

 

 

不要再被那些巧舌如簧的经济学家商业精英们,所迷惑了。

 

他们所讲的每一句商业逻辑,背后,都隐藏着他们那个阶级的、肮脏的剥削逻辑

 

他们用亏损的鳄鱼泪,来掩盖利润的血腥。

 

他们用风险的英雄主义,来掩盖剥削的寄生本质。

 

他们用创新的个人神话,来掩盖劳动的集体创造。

 

这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

 

让你心甘情愿地接受被奴役的命运。

 

让你在被卖了之后,还高高兴兴地为那个卖掉你的人数钱。

 

我们,必须重新拿起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伟大理论,去武装我们的头脑!去粉碎敌人的一切进攻!

 

因为,只有当我们都明白了剩余价值的秘密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明白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那条通往我们自身解放的、唯一的、光明的道路!

 

来源:红色文化网作者:子衍墨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