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期,楚国发兵攻打魏国。当此之时,秦相国张仪对秦惠王献计,说道:“这是个我们可以趁机夺利的机会,与其静观其变,不如主动出兵援助魏国。若魏国胜了,他们必然对秦国感恩戴德,乖乖献出西河之地;若魏国败了,我们也正好趁虚而入,拿下那片土地。”秦王听罢拍案叫绝,当即决定调集皮氏城的一万精兵和百辆战车支援魏国。
战场烽烟四起,魏国大将犀首果然击溃楚威王。然而这场胜利让魏国元气大伤,残破的城墙上还飘着硝烟,朝堂上已吵作一团——西边虎视眈眈的秦国大军正缓缓推进。魏王望着满目疮痍的国土,颤抖着在割让西河之地的帛书上盖下玺印。秦国兵不血刃,就将战略要地收入囊中。
张仪的计策堪称经典的“风险对冲”。他看透魏楚均非铁板一块,精准计算到,无论胜负,西河之地都会成为秦的囊中物。这种"两头押注"的思维,正是纵横家"利害相权"的典型策略。秦国仅出动万人兵力,却撬动了整个战略格局。这体现了张仪"四两拨千斤"的智慧——用最小成本换取最大利益。张仪深谙"兔死狗烹"之道,魏国战胜后的恐惧心理被他精准拿捏,让魏国在胜利的喜悦中感受到更深的危机。
在现代博弈中,大国借代理人战争攫取利益的策略,竟与千年前的智慧遥相呼应。
来源:智库园zky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