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扎根乡土的基层干部,我的“办公室”常常在田间地头、在社区楼栋、在项目现场。新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基层这片热土,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们深切感受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具体、更迫切,对基层治理的要求也更精细、更智能。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当好“老黄牛”,更要练就“新本领”,真正挑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这份沉甸甸的“金扁担”。
这份“新考卷”,要求我们心中有民,脚步更“实”。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传家宝不能丢。数字赋能固然重要,但屏幕背后的温度、指尖传递的关切,最终要靠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来夯实。我仍然习惯走进乡亲们的农家小院,坐在社区的长椅上,听听他们的“家长里短”、牢骚期盼。那些在报表上看不到的真情实感,往往是解开矛盾疙瘩、找准服务方向的金钥匙。就像总书记教导的,“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只有把双脚深深扎进泥土里,才能感知民生的“心跳”,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这份“新考卷”,要求我们拥抱变革,方法更“新”。时代在变,服务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我们欣喜地看到,“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网格化管理、数字化平台让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乡村直播间、智慧农业让农产品飞出大山、鼓起农民腰包。作为一线执行者,我们主动学习新知识、善用新工具。比如,运用线上议事群收集民意、通过“浙政钉”等平台提升协作效率、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服务特殊群体。这并非取代“铁脚板”,而是插上“智慧翼”,让我们的服务更高效、更贴心、更能跟上群众需求的“节拍”。
这份“新考卷”,要求我们聚焦发展,肩膀更“硬”。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都需要我们扛起责任、主动作为。这意味着要当好政策的“宣传员”、项目的“服务员”、矛盾的“调解员”。比如,为返乡创业青年协调场地、跑办手续;为引进的新兴产业项目解决用工、配套问题;在城乡融合中守护好绿水青山、留住乡愁文脉。每一项具体而微的工作,都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
这份“新考卷”,要求我们锤炼作风,底色更“纯”。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更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坚持依法办事、公正用权,把每一分惠农资金、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落实得明明白白。多想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用清正廉洁、务实担当的作风,赢得群众的真心信任和支持。这份信任,是我们干事创业最坚实的基石。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知肩上的担子不轻。但只要我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既传承好“老”经验,又掌握好“新”本领,就一定能把基层的“小岗位”干出服务“大民生”、推动“大发展”的精彩,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奋力书写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基层干部应有的姿态与担当。
(作者:张亚杰,吴桥县曹洼乡人民政府;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