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陈先义:一个利国利民的极其重要的举措
点击:  作者:陈先义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8-03 07:30:13

 

1.jpg

 

正逢八一,媒体发布一则消息,说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宣布,今年将有14800名退役军人进入中小学任教。我以为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是一个亿万百姓呼之欲出的并且期待很久的好政策,将大大有利于下一代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说是个好政策,其一因为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老百姓早就呼吁的事情。心理学家早就提醒,如果一个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缺乏阳刚之气的氛围,对孩子今后性格养成和心理生理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第二、长期以来,西方势力在对我们进行瓦解和演变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不惜代价培养娘炮小鲜肉类型的孩子,日本人、美国人把这叫“去雄化”战略。他们认为这跟打仗消灭对手是一样的,不用枪炮便消灭了对手。调查发现,在90后00后成长的孩子们,为什么娘炮小鲜肉占的比例占那么大?为什么一张口就是娘娘腔?这与西方势力大张旗鼓推行娘炮文化有直接关系。那个培养批量超女的某省电视台,就不自觉的适应了西方战略,帮了敌人很大忙。所以,政府实行由退役军人进入小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极其重大的举措,它也在一定意义上是抵抗瓦解敌人阴谋的战略计划。


第三、退役军人进入校园,我之所以为他叫好,是因为退役军人在军营摔打养成的那种阳刚之气,那种敢于面对困难和曲折的豪迈作风,会大大利于孩子们的全面成长。这些孩子长大后,是要担负保家卫国的重担的,是要准备上前线面对流血牺牲的。回到家里,是要帮助长辈撑起家庭重担的。如果软不拉几,一脚踹不出个屁来,遇事粘尔吧唧的,还怎么扛起日后的重担来?而军人的熏陶,恰恰弥补了孩子们成长的严重不足。


第四、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好处,经过军营的摔打,军人大都培养了一整套的良好作风。有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意志。为什么经过几年军营生活,就成了见义勇为、敢于担当、勇于牺牲、不怕困难的英雄,就能成为关键时刻为国家为人民敢于牺牲的无畏战士?这一点,就证明军队是一个造就锤炼人的个人品格的大学校。它对政治素质的要求,是所有地方学校无法比拟的。毋庸质疑,地方学校在培养政治素质方面这些年做了强化,进步不小。但是,不必忌讳,由于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一些师范院校培养的中小学老师,头脑里不少西方普世价值之类的坏东西,这是教育上的重大失误,这些年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让部分退役军人进入学校,不仅是军体老师加强了,其中优秀的比较全面的退役军人,也完全可以培养成为各个学科的优秀老师。什么学历呀科班呀,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孩子,不是搞什么学历审查比赛。何况这些年由于不节制的实行市场化,对于学历的强调已经到了极其不适当的程度。退役军人很多都是本科大专生,当一个中小学老师没什么不可以的。


第五、从新中国以来,国家共有将近6000万退役军人,如果这些退役军人有一半是中青年的话,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市场。而我们中小学教育,这个市场更是广阔。二者实行良好有效对接,对国家好处极大。退役军人是一个在担负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里严格训练过,有较高政治觉悟的一个忠于国家和人民的政治群体,用好了这样一个群体,将会在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一个国家战略。绝不仅仅是一个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把这批在军营大学校培养过的人才输送到中小学,对于保证我们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培养孩子们的阳刚之气和忠诚精神,极其重要。敌人在跟我们争夺下一代,保卫好我们的孩子具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政治素质,让退役军人入校当老师就是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包括所有家长在内的中国人,都应该为这个举措击节叫好。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