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张继乐:不能忘记的密云水库精神
点击:  作者:张继乐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8-06 10:42:58

 

 

连日来,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强降雨,其中北京密云区的降雨量达百年不遇,不少村镇突发洪水,有一村镇养老中心因未能及时转移,造成31位行动不便和失能老人不幸遇难,令人痛心。这次密云发生的洪灾,人们很自然联想到密云水库,有的还可能误认为损失与密云水库有关。但事实是,假如没有密云水库,这次洪灾后果严重程度难以想象。这次强降雨期间,上游洪峰最高达每秒6550立方米,而下游河道桥梁最大承受力每秒2000立方米。正是由于有了密云水库,能够准确预测库容水位,科学调度泄洪,有效地削减洪峰峰值,让洪灾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保证了京津冀地区平安渡汛。据在库区实地观察,为保证水库泄洪安全,北京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各项严密措施,在泄洪河道沿岸安排人员昼夜看守,观察水情变化情况。为确保万无一失,武警部队还派出官兵在排洪底洼地段建起沙袋墙。为防止泄洪大水冲毁桥墩,还专门抛石块加固。应当说,在这次百年不遇的严重洪灾面前,密云水库和当地干部群众经受住了考验,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密云水库库容40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建库6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平时供水、汛期防洪的重大作用,其中北京城区用水三分之二来自密云水库,被称为北京的"水龙头"。今天我们在享受水库红利的时候,必须要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情怀,尤其应牢记和宏扬伟大的密云水库精神。其精神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建设密云水库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决策,毛主席曾亲临工地视察,周总理直接督办,水利工作者科学规划,这一重大工程是“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典范。建库六十多年来,密云水库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证明和考验,它有效保障了首都供水安全、防洪减灾,同时还大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库区鸟类繁多,野生水库鱼更是远近闻名,密云区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很多人出游的打卡地。水库的规划建设,体现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早期实践,是一项高瞻远瞩、造福后代的利国利民工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建国初期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党中央一声令下,上下一心,近30万名建设者齐上阵,凭借“一颗红心两只手”,肩挑手扛,风餐露宿,不畏艰难,仅用两年时间,而且是在1958-1960极端困难的年份,大型建筑机械基本为零的情况下,全靠人海战术,完成了这一永垂青史的壮举。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水库建设是京津冀人民通力协作的结果。库区有65个自然村5万多人搬迁,占用24万亩农田。这些移民为了国家建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做出了巨大牺牲。这种识大体、顾全局的奉献精神和区域协作精神是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建设者的忘我劳动,还是库区移民的搬迁安置,都体现了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福祉为先的崇高境界。为了确保水库水质安全,至今库存区人民继续作出牺牲贡献,工业项目和农村养殖业都受到限制。这种为了整体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是水库精神的核心,需要大力宣扬学习,新时代尤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工程建设凝聚了众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智慧。他们尊重科学规律,攻克技术难关,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体现了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水库共有两座主坝,分别拦截源于张家口的白河和和源于承德的潮河。坝高60余米,均用粘土人工夯实。这种工艺既防渗水又承受水圧。建设时每位建设者都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问题。高质量的建设经受了时间的考验,60多年过去了,水库大坝安然无恙,是名符其实的放心工程。

 

密云水库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创造了伟大的密云水库精神。这一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价值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不能忘记老一代的功绩贡献,更需把他们创造的密云水库精神发扬光大,将其转化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磅礴力量,转化为保护生态、造福人民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团结一心、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念,让密云水库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作者:张继乐  单位:北京朝阳区军休18所军休干部;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张继乐:不能忘记的密云水库精神

    2025-08-06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