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魏岳江|家庭成员碎片化:左手拉机(人型机器人)右手机不离手万物智联未来已来
点击:  作者:魏岳江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8-06 11:03:52

 

 

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领域的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技术进步与产业布局已为这一未来图景奠定基础。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多模态交互能力的提升,以及与智能家居系统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助手,与手机等设备形成互补,共同构建智能化、便捷化的家庭生态。

 

人形机器人,就是指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双足行走、双手协作等)的智能机器人。

 

目前,关于人形机器人概念并没有统一说法 ,但根据专业书籍《Humanoid Robots》的归纳,人形机器人能与人类一起工作、生活,能与人类交流、互动。换言之,就是不吃不喝的“人”,甚至于比人更聪明,干工作累不死。在此前提下,人形机器人最终应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躯干和四肢,使用双足行走,用多指手执行各种操作,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决策智能。

 

2024年以来,AI(人工智能)研发运用浪潮的迭起,以及全球机器人不断更新换代,已经由1.0迈进2.0时代,人形机器人有望融入人类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甚至于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工厂工人、餐厅服务员、护工等。届时,喜欢养狗的家庭,可能遛弯时户主和人形机器人同行,或许不再养狗了。 

 

2024年开始的第一个月,斯坦福、谷歌、Figure、特斯拉接连发布至少6项有关人形机器人的新进展。

 

2000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国内第一台仿人机器人先行者,到2015年北京钢铁侠科技公司成立,国内双足仿人机器人逐渐走出实验室,试水商业。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康复机器人为拳头产品的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

 

20231020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继工信部印发《意见》后,北京、深圳、上海先后发布产业支持政策。北京设立了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上海计划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建设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平台,深圳则是借助《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202311月初,北京成立了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拟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等5大重点任务攻关,采用联合攻关的模式解决制约发展瓶颈问题。

 

2025728日,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开放日暨机器人街区首场巡演活动在深圳龙岗机器人剧场举行。活动现场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表达了进驻意向,其中人形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企业近50家,涵盖了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从软件算法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

 

26家机器人企业现场举行集体签约仪式。众擎、宇树、乐聚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承诺将在技术研发、场景共享、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度协作,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建设与规模化应用。

 

机器人6S店,在传统汽车4S店的“销售、零配件、服务、信息反馈”模式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入“租赁”与“个性化订制”两大核心模块,首创“展销一体化”模式,将冰冷的技术参数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可体验的场景化展示。

 

目前,AI智创服务平台助力无障碍沟通,为中外客商创造更多“打开方式”;人工智能旅行助手塑造文旅新业态,给外国游客畅游中国带来定制化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康复辅具,让外国行动障碍人士重塑生活信心……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从产品消费到体验消费,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应用嵌入日常场景,让美好生活加速“智”变。

 

而具有人体特征的人形机器人,如果引入对应的大模型后,就相当于给人形机器人装上了智慧大脑,让其拥有了更强大的工具链。只要人类对人形机器人加以培训,让其学习掌握互联网语言和手机操作微信要领,并在人机对话交流中不断改进技术和培训内容,就能让人形机器人像人类一样独立工作完成任务,甚至于具有超人智慧进行自主决策能力。与此同时,多模态大模型能力的建立可以让人形机器人自动搜集、处理信息,实现感知-决策-执行的全流程。从养老院精准送药、贴心送餐的机器狗,到护理院拖地叠衣、陪打乒乓的机器人;从方言交互的无人驾驶轮椅,到科学复健的行走辅助器……这些融合了人工智能、柔性机械等前沿科技的“养老黑科技”,这些“赛博搭子”正在深入银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个具体的养老需求,正在推动“保姆机器人”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在浙江杭州西湖区一个养老服务中心,机器狗可以陪伴老人;在深圳养老护理院,银发老人能与智能机器人共舞乒乓、齐练太极,甚至携手跳起广场舞;2025年的上海老博会上,无人驾驶轮椅机器人能在室内外全场景自主避障,实时监测跌落、侧翻风险与预警。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科技将赋能更多的机器人,切实解决具体的养老需求,科技向善的脚步永远向前。

 

总之,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手机在家庭场景的协同应用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左手拉机(人形机器人)、右手机不离手的美好远景将分阶段落地:短期内,手机仍是家庭智能交互的核心;中长期看,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其将逐步承担更多物理任务,成为家庭生活的实体助手,与手机共同构建虚实结合的智能生态。当前行业处于技术积累和商业化探索的关键期,需关注头部企业的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进展。

 

(作者:魏岳江,在人民网、中华网和三剑客等新媒体平台有专栏、曾被媒体称之为国际观察员、特约评论员、特邀评论员、特邀撰稿人;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