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前两天写了篇:历史发明家们终于栽了!他们为什么歪曲抗日战争历史?查资料时,发现搜索到的内容,全是国军气壮山河的抗日事迹,这名将,那血战,正规军就不用说了,各种溢美之词。“曲线救国”的忠义救国军、晋绥军之流也纷纷化身抗战主力,俨然个个都是英勇的抗日先锋。
如果真如此,那应该是国军深入敌后,哪有东北抗日联军、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空间!
突然想起近年来,网络、影视剧中,高频率出现的那句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于是查了下出处。原来是1944年9月1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都到了抗战末期了,还“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老百姓的血还要流多久?!
“一寸山河一寸血”确实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为保卫国家付出的巨大牺牲。然而,这并不能掩盖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的表现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战略失误、消极抗战、腐败无能,甚至在某些时期对日妥协,导致大量不必要的军民伤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亡国论”盛行,弥漫着绝望情绪。 国民党高层充斥着失败主义,汪精卫就声称:“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则必亡。” 1938年12月,他直接叛逃投敌,成立南京伪政府,成为头号汉奸。"曲线救国"与伪军开始泛滥”,蒋默许部分国军将领投敌,国民党内降军达58万人(占伪军总数62%)。部分国民党将领消极避战,韩复榘(山东省主席)不战而逃,导致山东迅速沦陷。南京保卫战中,唐生智指挥混乱,撤退时未组织军民疏散,酿成南京大屠杀惨剧。知识精英悲观论调泛滥。胡适主张“忍辱求和”,在给蒋介石的信中建议:“中国应争取国际调停,避免全面战争。”《大公报》等媒体渲染失败情绪,部分报纸鼓吹“中国必败”,严重影响民众信心。
与此同时,又充斥“速胜论”的幻想,盲目乐观导致惨败。蒋介石幻想“国际干涉”,将70万国军精锐投入上海,结果伤亡30万,溃败后直接导致南京失守。讽刺的是,日本原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但国民党自己却因战略失误加速溃败。台儿庄大捷后又盲目乐观,1938年4月,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获胜,国内舆论一度认为“日军可速败”。但随后徐州会战溃败,证明局部胜利无法改变整体劣势。
“亡国论”和“速胜论”这两种极端情绪、错误认识,反映出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毫无信心,缺乏战略眼光。
蒋介石放弃东三省,一味避战。及至七七卢沟桥事迹爆发,才仓促应战。1937年的淞沪会战,虽然国民党军顽强抵抗,但蒋介石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导致70万精锐部队在无战略纵深的上海血战3个月,伤亡30万人。盲目拼消耗,战后溃败引发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南京军民被日寇屠杀。导致“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8年5月,国民党军在徐州会战中溃败,日军直逼郑州(平汉铁路枢纽)。蒋介石拒绝组织有效防御,反而采纳"以水代兵"的极端方案。 1938年6月,面对日军进攻郑州的危机,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试图用洪水阻挡日军。这一决策成为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典型例证,暴露出其战略无能、漠视民生的本质。花园口决堤造成89万人溺亡(相当于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3倍)。1200万人流离失所,洪水过后引发饥荒和瘟疫,死亡总数超400万。而日军未受重创,仅损失约7000人,且迅速调整进攻路线,同年10月仍攻占武汉。花园口决堤不是"必要牺牲",而是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漠视人命的集中体现。对敌软弱,不敢正面阻击日军,只会祸害百姓;对内残忍,为保政权不惜制造百万冤魂。正如黄泛区民谣所唱:"蒋介石扒开花园口,一担两筐逃荒走,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 这场人祸,永远是国民党抗战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8年武汉失守后,国民党转为"以空间换时间",但实际是收缩主力避战。1938年10月,国民党放弃武汉,高层陷入"日军即将南下长沙"的恐慌。 1938年11月,日军尚未逼近长沙,国民党当局却仓皇执行"焦土政策",一把火烧毁千年古城,导致3万百姓丧生,数十万人无家可归。这场"文夕大火"(因发生在夜间且由文人误判引发而得名),彻底暴露了国民党消极抗战中的混乱、无能与漠视民生。对敌怯战,未与日军交火便自毁家园;对民冷酷,视百姓生命如草芥。正如长沙民谣所泣:"文夕一把火,烧尽千年魂。不是鬼子狠,是官比虎凶",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句口号,旨在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后,国民党为补充兵源,号召知识青年参军。看着悲壮,实则打仗全靠硬拼,士兵拿命填战线。据说是出自蒋的秘书陈布雷笔下,深受蒋的赞赏。这句口号,也意味着蒋充满精英式思维,把抗战视为军队专业事务,看不到民众的力量,老百姓是随时可以牺牲的蝼蚁。与此同时,又高叫“攘外必先安内”,在日寇打到家门口的民族危亡关头仍坚持剿共,丧失抗战先机,将统治集团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
因此,在建国初期的抗战叙事中,“一寸山河一寸血”是蒋的标配,鲜少提及。
“攘外必先安内”则是被反复鞭挞,老电影里多次听到这句台词。
反面人物在垂死挣扎的时候,反复宣扬殉国、杀身成仁。因为他们一遇到困难一遇到阻力,就用人命和杀戮来解决问题。
如南霸天死到临头,高叫“我杀身成仁,我捐躯,我殉国------”,是不是和“一寸山河一寸血”有异曲同工的味道呢?他们内心没有国家民族,只有自己争权夺利的小九九,空喊这些华丽的口号来粉饰。老电影的语境里,“杀身成仁”是反派台词,国军、地主的标配,逻辑就在于此。
今天,哈佛蒋小姐空喊人性、什么“一部分也会死去”,为什么令人厌恶?和南霸天的杀身成仁一样没人相信。当代某些电影,失了灵魂,只会一味展示血腥,图解牺牲来抬高主题,也是一个道理,他们都掉入精英主义的自我感动的空洞泥潭。
那么,正确的抗战叙事应该是怎样的呢?
共产党喊的口号可都是实在话!
“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核心理念是,战争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运动战、游击战多种形式配合,建立巩固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广泛的民兵组织和群众武装,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实行真正的全民抗战。
“到敌人后方去”的核心理念是,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在日军占领区发展抗日根据地,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鬼子眼皮底下建根据地。河北那边,白天是鬼子的,晚上就是八路军的,老百姓管这叫"阴阳界"。
最厉害的是教员的"持久战",把抗战分成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就像下棋看十步。老百姓听了心里有底,知道再难也能赢。
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就是保存自己。最有效的手段,这就是说呀,光想法藏,不想法打,那是藏不住的。光藏不打,结果是呢,光挨打。对呀,咱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咱们往后啊,要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他们的前线,叫敌人在我们这一带,一天也不能安生。支书,往后咱们怎么干?区长已经来了指示,叫咱们想办法,把藏身洞变成能防水,防毒、防挖、防钻、防火,打了好藏,藏了又好打的战斗地道。嗯,这就是说呀,地上打和地下藏必须结合起来!
《地道战》这部影片,不但是教育人民的”军教片“,还是第三世界反抗强权压迫的“教科书”,据说第三世界国家军事干部经常观看参考。以上《地道战》的台词,就是《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的同时保存自己,人民战争珍视生命,没有悲情。与“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保存有生力量,是异曲同工。人民战争需要的是让敌人寸步难行的“一寸领土一寸血”,需要的是把侵略者从祖国的领土上赶出去的豪迈。这种豪迈,让根据地的面积越打越大,解放区的人口越打越多,死死地将日寇的主力拖在东北和华北战场上,有效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
而反观国民党,越打越被动,越打战线越靠南,最后只能退往滇缅边境。国民政府躲到大西南,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日本投降前一天还在丢城失地。1943年开罗会议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向派到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询问国民党情况。史迪威的回答只有两个词——“腐败”和“无能”。史迪威还建议把援华武器分给“能打日本的军队”即中共领导的八路军。1944年至1945年初,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企图垂死挣扎。此时,尽管中美空军已掌握制空权,国民党军不管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都居优势,饶是如此,国民党部队依然一触即溃,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丢失了有6000万人口的广大国土。其实,就是到了日本投降前的一个月,即7月15日—8月15日,国民党部队还在日军的进攻之下,不断丢失领土。
国共两方对比:
国民党打仗靠悲情,共产党打仗靠智慧;
国民党指望别人救,共产党发动自己人;
国民党越打越少,共产党越打越多。
有人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不过是一句口号,那么叫真干嘛?
其实,口号预示着精神和方向,是核心问题。值此,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抗战叙事意味着意识形态领域争夺话语权的斗争。贬低、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些年来在抗战叙事中,已泛滥成灾,必须正本清源。
“一寸山河一寸血”固然悲壮,但“人民战争胜利万岁”才是抗战叙事的主流,是致胜的法宝。
真正的抗战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人民战争取得的。国民党消极抗战中取得的局部胜利,并不能导向抗战的最终胜利。而人民战争的威力已是不可否认的历史,即便没有美苏出兵,中国人民也会取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历史不容虚无,红色江山的底色绝不能变!
来源:野丫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