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文艺评论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朱龙广走了,高传宝永生!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8-06 20:31:31

 

1.jpg 


那是个火红的年代,强调演英雄,学英雄

82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朱龙广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由于他曾经在86版《西游记》中饰演如来佛,六小龄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悼念,称朱龙广为永远的如来佛祖’”

2.jpg

然而,朱龙广更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幕形象,是在1965年上映的军教片《地道战》中,扮演高家庄民兵队长高传宝。

耐人寻味的是,朱龙广去世了,主流媒体众口一词,强调他是永远的如来佛,却故意不提他也是“永远的高传宝”。

尤其是在抗战胜利八十年周年这个伟大日子即将来临的时候,这样做,就更令人费解。

在我看来,《地道战》是所有影视作品中,对人民战争理念诠释得最好、最到位的电影,至今无出其右。

影片中,高传宝在油灯下捧读毛主席《论持久战》的镜头,既点出了人民战争胜利的根源,又极为抒情优美,成为几代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画面。

优秀的文艺作品,背后必有理论支撑。

1965年,是抗战胜利二十周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重磅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点击阅读】

六十年过去,这仍然是对抗日战争总结得最深刻、最全面的文章。

今年,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也期待能看到同样有分量的理论文章。

《地道战》形象地解释了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必然失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必然胜利!

这里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亿万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人民战争/敌后游击战争,如《地道战》所展示的那样。

敌后游击战争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具有战略地位。

无论是从收复的国土面积,还是从日军铁蹄下解放的人民数量来看,都远胜于垄断了绝大部分国防资源和全部外援的国民党正规军。

3.jpg

人民战争必胜,基于以下两点逻辑:

1、中国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小而强的国家,人力物力都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在抗战中,将会出现大片沦陷区,为游击战提供充裕的空间。

如果中国是一个小国,则游击战无法大规模展开,只能起到骚扰作用;如果中国是一个强国,则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无须在自己的本土上进行游击战。

2、长期的、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争,产生两个效果:

第一,日军无法从占领区攫取人力物力资源,用“以战养战”的方式支持战争;

第二,日军必须从本土不断向占领区输血,直到无法支撑而失败;

4.jpg

那么,人民战争在实践中的效果如何呢?

仅举一例:

1938年,日军占领了华北400多座县城;

仅仅六年后,即1944年,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此时,三分之一的县城已经被八路军和抗日人民武装解放,成为抗日根据地;另有三分之二的县城,则成为抗日武装非常活跃的游击区,日军只能龟缩在城区和少数据点内,实际处于被围困状态,广大农村地区则完全被我控制。

对这些地方的日军来说,有效统治已难以想象,活下去,不被饿死才是关键问题,所以“抢粮”成了最主要的作战目标,甚至还出现日军用机枪等武器装备向游击队换粮食的事件。

日军完全控制的县城,仅剩下7个,此外就是京津唐这三座不长粮食的消费城市。

这点统治区,已完全无法维持华北地区20多万日军的消耗。

4.jpg

这一期间,战争的状况如何呢?

根据日本防卫厅编纂的《华北治安战》统计,在19381942年间,日军对解放区组织的千人以上的扫荡共152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共27次(按照国军的标准,这些均可被称为“会战”)。

每名日本兵平均每21天就要参加一次较大规模的“扫荡”。

1942年的“扫荡”最为频繁,每名日本兵平均每半个月就要参加一次,著名的“五一大扫荡”就发生在这一年,《地道战》所讲述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一年。

在无险可守的千里大平原上,凭借用双手开挖的地道,同拥有先进武器装备包括毒气、抽水机在内的日本鬼子周旋,并最终战而胜之,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界。

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彻底失败了。

6.jpg

人民战争是非常艰苦的,日军的“扫荡”是极端残酷的。

所以,要进行这样的人民战争,必须要有一个不怕流血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起来,得到人民衷心爱戴和拥护的组织来领导。

这个组织,就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地位,主要体现在胜利地组织、领导了人民战争。

今年,抗战主题的电影有好几部,但表现中流砥柱领导人民战争的影片却付之阙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缺憾。【点击阅读】

据相关资料,朱龙广扮演高传宝时,年仅26岁。

《地道战》导演任旭东从三千多名候选人中选中了他:浓眉大眼、憨厚中透着机敏,这就是高传宝!

7.jpg

那是个火红的年代,强调演英雄,学英雄。

为了演好高传宝,朱龙广深入地道战的发生地河北冉庄体验生活,在零下十几度的地道里反复练习战术动作,与老民兵英雄同吃同住,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得到真传的朱龙广,终于塑造出了一位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充分展示中国人民智慧与勇气的经典英雄形象!

《地道战》结尾时,高传宝一把抓住沮丧的日军队长山田的脖领子拎起来,让他面对手持各种武器,排山倒海般涌来的人民群众,断喝道,睁开你的眼睛瞧瞧

这是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8.jpg

相比之下,如今的主流抗战题材影片,多是在渲染悲情,甚至暗中流露失败主义情绪,与《地道战》已不可同日而语。

朱龙广走了,高传宝永生!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郭松民 | 朱龙广走了,高传宝永生!

    2025-08-06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