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把《生万物》和毛主席指示的《沂蒙小调》联系起来事情有点大
点击:  作者:徐明    来源:“徐明天天读”  发布时间:2025-09-01 18:49:21

 

2.jpg 

最近《生万物》火了,争议很大。

 

山东临沂最著名的是《沂蒙小调》。中央台正在播放的《我们的河山》片尾曲就是《沂蒙小调》。

 

刀郎在济南的演唱会开场就是《沂蒙小调》,震撼全场,震撼全国。临沂又专门请刀郎在临沂来开演唱会,就是为了《沂蒙小调》。

 

《生万物》的争议是地主好和坏,地主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土改,打倒地主阶级?

 

《生万物》开场是宁财主背着粪筐拾粪。地主原来这么勤俭又勤劳,人家怎么能不发家?

 

就是这堆粪,临沂曾引发一起血案。

 

1923年的一天,前王庄魏学敦正在自己家鸡舍掏鸡粪,天上猛地扑下一个大东西直扑一只母鸡。魏学敦本能地抡起手中的铁锨打向那东西,那东西和母鸡全被 他打死了。

 

那东西是只鹰,捡起来一看,魏学敦感觉天塌了。

 

那只鹰脖子上挂着一个铜牌,是庄氏地主家养的。庄家来人先把魏学敦毒打一顿。然后要求魏家给鹰造坟“出殡”。坟造在魏家院子里,以殡父之名出殡。魏家不得不卖掉自己仅有的一亩地,找人打棺材,在院子里立碑立墓,请吹鼓手,披麻戴孝为鹰出殡。

 

魏母被 气死。全家逃难,逃难的路上一家死了三口。

 

养鹰的莒南庄氏庄园,是鲁南第一庄园,被 称为“庄阎王”。

 

庄氏家族全盛时期,是滨海区(当时滨海区包括:日照全境、临沂一部、青岛南部、潍坊一部、连云港一部)最大的地主家族,号称72家堂号,明清两朝取得翰林、进士、举人等功名的33人,其中七品以上朝廷命官15人。好时候,庄氏庄园门前的旗杆夹子和上马石有60多座,10多顶轿子出来进去,威风凛凛。就是到了民国,人家参议会议长、县政府县长的官也是层出不穷。

 

这个家族除了收地租、放高利贷发财外,还用“分子粮”、“揭锅”“锁门”等手段,对农民佃户巧取豪夺,最多时候有土地5万亩,横跨山东、江苏两省七县,自己占据佃户村70多个。当时民间谚语云:““人行千里不宿别家店,马行千里不食外姓草”,豪横而壮阔。

 

盘剥农民没有错,人家封建社会就这个规矩。于是,还不上高利贷被揭锅赶出家门、交不起地租被当街痛打等等之类血泪盘剥的事儿就成了寻常往事。农民敢怒不敢言,或许连怒也不敢怒。这一家跟官府亲如一家,私设公堂、逼供迫害的事也没少干,很过分的一件事是:地主庄屏舟为了试枪,将长工赵广兴当成了活靶子,活生生地把他开枪打死,打死后,满意地说一声“好枪”。张殿忠年前没钱送礼,大冷天全家被赶上野地,三口活活饿死。王文友十一亩地,被利息逼走。慕顺一斗份子粮,拖进监牢,妻儿哭瘫在地。更狠是何大娘——四个姑娘,全被地主少爷糟践死。

 

打人、剥地、逼死,句句都像刀尖子。

 

1938年底,八路军115师主力开进鲁南,建立根据地,建立农会,减租减息,但是由于庄家的淫威,老百姓怕八路军走了,庄家又回来,减租减息进行的并不顺利,一直到1944年,八路军节节胜利,大家知道八路军不会走了,庄家回不来了。大家才把一肚子苦水吐出来,控诉庄家的罪行。

 

被揭了锅的、被夺去地的、被打死人的……千百年的苦楚,一下子有了倾倒的机会。接着,魏大娘走上台,不急不缓,含泪诉说“立鹰坟”的事。

 

工作队对这件事非常骇然。他们组织起群众,要为魏大娘主持公道。于是,庄家“中和堂”老老实实来到魏家,在群众愤怒的眼光中,烧纸扣头祭坟,平掉了鹰坟。

 

平鹰坟的事,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个画家,潜心画出了连环画,取名《翻身》,极大教育了战士和人民,和《白毛女》一样,成为鼓动减租减息的武器。有一个叫王力的作家,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写了小说《晴天》。毛主席在延安读了《晴天》后说:“这是根据地反映农民土地问题的书”。

 

大众日报报道了这个事件,标题取为:“平鹰坟”。这就是“平鹰坟”这个词语第一次被叫出。接着,人民日报重新报道了这个事件。有意思的是,人民日报把三个地主的事迹,罗列为一个虚构的人“庄阎王”,表明了他们整个阶层的属性。1975年,已经是一名战士的魏学敦的孙子,在大众日报重新陈述了这个事件。

 

1975年,毛泽东看了京剧《奇袭白虎团》《红云冈》后,让山东再拍个“土改戏”,临沂地委马上想到了“平鹰坟”的故事。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平鹰坟》上映。

 

《沂蒙小调》是电影《平鹰坟》的主题曲。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平鹰坟”成了农民翻身做主人的代名词。这就是很久以前老一辈人口中的“平鹰坟”故事,背后是一段星火燎原的历史。而歌曲《沂蒙小调》唱响全国。

 

鲁南《平鹰坟》里的真实的地主“庄阎王”和《生万物》虚构的宁财主完全不是一路人。那么谁才是真实的地主呢?

 

歌颂共产党解放的沂蒙小调的临沂生出了《生万物》的好地主,仔细琢磨一下,可能真是不简单。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