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陶余来:表达的疏慢与冗余
点击:  作者:陶余来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8-31 09:26:33

 

 

“山东诸城发现迄今亚洲最长的暴龙股骨”,某报2025823日报道了这一消息。百闻不如一见,初见标题,以为正文里肯定会配有图片,谁知看完才发现通篇只有文字,让人失望。

 

与此相反,一些报纸经常刊发会议室召开会议的照片。一般来说,会议无非是一班人正襟危坐在那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需要用图片来反映的-----除非是现场感很强的现场会或特别重要的会议。

 

“‘爷爷,我们为什么要搬山呢?’愚公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不是要搬走山,我们是要搬来路……’”这是某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则公益广告中的一句。乍一听可能不会觉得有啥不妥,可细思却经不住推敲。要知道,这不是文字叙述,而是视听性电视节目,谁在说话、说话人语气如何,视听可知,无须文字赘述。

 

车站、机场等地的广播经常播报启事、通知之类,其中最后往往都来上这么一句:“请大家听到广播后……”这里的“听到广播后”几个字是不是多余呢?要知道,听众如果按照广播的指令去做,自然是听到了广播;反之,如果没有听到广播,也自然没法按照广播的要求去做。这就如有的会议主持人,一看很多人溜会,忍不住当场发飙,常让台下的人嘀咕:“我们又没有溜会,冲我们说这些干啥?”

 

一些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常喜欢说“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其实直接称“听众朋友们”“观众朋友们”,不仅更简洁,也更合乎逻辑。

 

以“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为例:人家听到你主持的节目,人自然是在“收音机前”,无须再赘述“收音机前”几个字;反之,如果人都不在收音机前,自然不是“听众朋友”,主持人跟人家说得着嘛!

 

日常用语中还有“温馨提示”“亲切慰问”等用语不当的情形。提示是不是温馨、慰问是不是亲切,是需要被提示者、被慰问者来感知的,表述者不能反客为主、代人立言。

 

苏轼《文说》认为,最高妙的表达是“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也说‘行成于思’,那是古代的事情。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说过的话,迄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陶余来:表达的疏慢与冗余

    2025-08-31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