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家还装着座机吗?
2020年,一个叫约翰·卡特的前美国特工,就公开表达了一个很美式的担忧:中国通讯太依赖手机,缺少电话线。越过了电话线,直接地迈进了移动网络的时代,得以快速地发展。
卡特这事我是最近才翻到的,他2019年到北京待了几天,和一个叫李明的国内通信专家聊了不少。
卡特的意思,其实并不复杂:美国的有线电话网络,保留得相当完整,即便手机信号断掉了,还有那有线的网络撑着。
中国这边情况,有所不同,有大量用户,仅仅依赖无线。一旦出现网络遭攻击,或者因自然灾害而致使网络中断的情况,其带来的风险,将会进一步扩大。
我查了下数据,中国有线电话用户,在2008年,超过3亿,但是到了2024年,已经跌破1亿,且多数为企业,或机关单位用,居民家庭,基本成了手机户。
再看美国,虽然也在走向移动化,不过根据FCC的数据,截至2023年,约有38%的家庭仍保留固定电话,尤其在偏远地区,覆盖更稳定。
你说这是落后还是留一手?卡特的逻辑是:技术进步不能只看效率,还要考虑极端情况下。
李明的回答也没绕弯子,他说中国家庭早已进入光纤和WiFi网络时代,用不着再捆着一根电话线过日子。这个观点其实很典型:我们的发展跳过了一些中间状态,这是一种加速度,但也是一种断档。
问题的关键并不只是有没有电话线,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通讯系统是不是单腿走路。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现在即使没有手机信号,一些特殊电话比如110、120仍然可以拨通。这是国家层面的底层保障,也说明中国通讯并非真的那么脆。更不用说应急广播系统、和军方专网,它们并不依赖商业运营商的公网结构。
我还专门问了个从事通信工作的朋友,他讲了一个颇为现实的方面:中国的通信骨干网极为强大,光纤入户的比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只要有电力供应,宽带WiFi就能够维持本地的通信。这与传统的电话线实际上差别不是很大,反而更为灵活。
并且当下三大运营商都在进行应急微基站的试点工作,也就是能够在灾害降临的时候快速搭建的通信节点,像地震、洪水这类突发状况,不会再出现全城失联的情况。
那卡特到底在担心啥?他担心的是不可控变量。
比如电力中断!
如果断电,这样光纤以及基站,都得依靠电池来支撑,时间一旦变长,就必然会出现掉线的情况。
而早年的有线电话,用的是电话线自身供电,不靠市电,所以能撑得更久。
从这个角度看,他确实有点道理。
但问题是,今天的世界,如果全国性停电,通讯还真不是最紧急的麻烦。
食品保鲜,医院运转,交通信号,全都得随之而瘫痪。
那时候还能打电话的意义,不见得排得上号。
而且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角度:卡特其实是在用美国的备份思维看中国的跃迁逻辑。
美国人讲究,多条腿走路;中国人更倾向于,一步到位。比如我们厨房里确实早就,淘汰煤炉,但这并不意味着没考虑应急。电磁炉、电饭煲、燃气灶多种方案并存,只是使用习惯变了。你不能因为用的人少,就说系统风险大。
更中国不是把电话网扔了,而是把它升级成了数据网。这一点很多人没意识到。那些拉进小区、铺到家门口的光纤线,本质上和电话线一样是物理通道,只不过承载的数据换了方式。
一旦出现极端情况,理论上是可以迅速回退成语音通道的。这不是假设,而是技术方案本身就预留了接口。
如果他是说中国要保留有线电话才能安全,那还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你说要不要回家找找那台十年前还在响的座机?说不定插上就能用。
作者:偷影子的人呢;来源:七月的影子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前美国特工指出:中国相比美国有个重大缺陷,他认为:中国人过度依赖手机,缺少电话线,一旦手机网络瘫痪,那么中国将面临通讯瘫痪
2025-08-07•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