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刘娜:大和尚与老首富的共同问题,不是私生子。
点击:  作者:刘娜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8-02 13:28:14

 

 

有人笑谈,这个夏天是属于私生子们的夏天。

 

言外之意,不管是娃哈哈的豪门内战,还是少林寺的方丈被查,都和私生子有关。

 

早说了,儿女情长的问题,从来不是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关乎安危与红线的问题。

 

大和尚与老首富相继人设崩塌,本质上和私生子关系不大。

 

而是他们错把公家赋予他们的荣耀和平台,当成了自己的王位和私产。

 

娃哈哈是杭州上城区国资委控股的企业,少林寺是登封市委市政府管辖下的少林寺——

 

大和尚出事当天,河南省就指派相关部门直接进驻少林寺进行接管,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这中间,有一个巧合,也非常值得说说——

 

老首富在娃哈哈工作38,将娃哈哈从一个校办企业,培育成一个市值1000多亿的超级饮料帝国。

 

大和尚主持少林寺也是38,将“少林文化”这一颇具东方武术和神秘信仰的IP,操盘成估值数百亿的资本香火。

 

他们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当然功不可没。

 

也恰恰是他们曾是有功之臣,在经济繁盛的时代周期里,他们因私德犯下的儿女情长的错,也就在容忍和缄默中被一一雪藏。

 

可叹的是,历史有起伏处,经济有高低点,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低迷周期已来且汹涌。

 

在旧的秩序已经失灵,新的秩序还未建立的过渡期,那些曾创造了巨大成就和巨额财富的人,其实是当下最恐慌的那批人。

 

比起我们这些普通人,他们更害怕失去。

 

这时候,在各种暗涌之下,那些曾靠时代、机遇和平台创造下煌煌成就的人,也在无人监管的权力集中、唯我独尊的个人崇拜、身体衰老的心理恐惧、害怕失去的诚惶诚恐中,走上了一条凶险的“私有化之路”——

 

把昔日靠权属模糊攫取的灰色财富,偷偷藏匿并转移,试图从“姓公”变成“姓私”。

 

 

这是目前大佬精英们“被抓的被抓,自杀的自杀”的残忍真相。

 

拥有三宫六院生下一串私生子,是昨日大佬们就布下的局,也是他们“把财富紧紧攥到自己手中”的一部分操作——

 

把财富留给自己的血脉,通过繁殖欲来满足权力欲和占有欲。

 

这里面,还藏着两个思辨——

 

第一,平台和个人,孰大孰小?

 

个人的能力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时代和公家提供的平台,他们又是谁?

 

历史的残忍和公平在于:

 

它总要挑选一个人,来完成阶段性的使命。

 

没有宗老,也会有钟老或张老。

 

没有释永信,也会有释永义或释永泽。

 

不在膨胀中神化自己的能力,就不会在清算中遭到反噬。

 

一个人要想善终,除了聪明的大脑和超凡的能力,还要不忘初心、敬畏人伦、忠诚家国。

 

 

第二,得到和失去,孰始孰终?

 

不管是国资控股也好,还是政府主管也好,公家给你足够的自由飞往辽阔的天空,也有足够的能力收回那根系在你身上的线。

 

不管是娃哈哈的民族企业品牌,还是少林寺的文化IP,没有公家的牵线搭桥和售后兜底,也很难有今日的影响力。

 

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你个人的。

 

甚至从终极的层面:

 

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你的,人生的真相,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白茫茫一片大地好干净”。

 

不贪着,不纵欲,不傲慢,并不是说如是一定会遭受报应。

 

而是说,人生一场,究竟是空。

 

当然,也没有哪个人能靠做空国家,而被人拥戴,成为英雄。

 

这是底线,亦是人心。

 

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

 

不管是老首富的塌坟,还是大和尚的塌庙,在我看来都不是坏事。

 

我甚至想:

 

精英和权贵集体塌房,是时代和命运给我们这代人定制的特殊礼物。

 

它让历史从我们这代人开始,彻底走出“拥护王者,渴望神话,塑造救世主”的奴化思想。

 

让我们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匍匐到神像和神龛前,渴望他人来为我们代言,来为我们指路,来为我们救赎。

 

因为,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只有迟早看清的人;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救世主,唯有我们自己才能搭救自己。

 

 

当金字塔顶尖的那些被神化的人们,在塌房和祛魅中集体被赶下神坛,普通人也必将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构建中,确认这样的真相:

 

心不死,则道不生;

庙不塌,则人不醒。

对周围一切幻境保持出离心,对自我内在秩序葆有深沉意。

 

从此后,我们这代人要一遍遍告诉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孩子:

 

崇拜谁,都不如热爱自己;

神化谁,都不如相信自己;

跪拜谁,都不如建设自己;

求助谁,都不如依靠自己。

 

这是塌坟的老首富和塌庙的大和尚,于红尘,于空门,齐齐带来的礼物: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真实的生活,并在自我虔诚中,变得踏实、柔软且平和。”

 

作者:刘娜;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