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侵华日军“笔部队”:杀人诛心的舆论战!
点击:  作者:后沙    来源:后沙月光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8-02 11:32:32

 

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外务省就提出了对华文化事业特别制度改正案,该案在中国叫中日文化提携计划,其实就是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

 

既要杀人,也要诛心!

 

目的是让中国人心甘情愿地接受被奴役、被剥削、被欺辱的命运。

 

昭和十一年(1936),日本外务省和军部派出大批中国通前往中国,推进文化提携计划,负责这项计划的就是笔部队

 

东三省和华北的报刊杂志陆续落入了笔部队手中。像天津的《庸报》,在1935年就被土肥原贤二花五万大洋收购,再交由日本同盟社接管,为全面侵华作舆论准备。

  

七七事变之后,上海就成了日本笔部队与中国媒体的最主要战场。

 

1937年底,笔部队创办《新申报》,企图与《申报》混淆。

 

但《新申报》很快就臭掉,因为文章总有一股浓浓的汉奸味,开口中日提携,闭口和平建国

 

笔部队舆论战受挫,非常恼火。但中国主要报馆、书店、出版社都集中在公共租界的棋盘街上(今天的河南路、山东路、汉口路、福州路一带),鬼子无法使用在东北、华北那种查封手段。

 

19384月,日本下达全国总动员令,为了配合侵略战争,笔部队对中国的宣传、新闻、教育、出版领域发起了疯狂进攻,什么下三滥手段都能用上。

 

笔部队在哈同大楼设立了检查所,以伪宣名义要求上海六大中文报社送稿受检,否则严惩。

 

《大公报》第一个拒绝,《申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跟进,在日本人发出最后通牒后,以上四报宣布停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而《新闻报》和《时报》为了继续出版,接受了受检要求,两家报社一些爱国编辑和记者纷纷辞职。

 

笔部队占领了六大报社中的两家,交给汉奸文人接管。

 

19395月,汪精卫下令复刊《中华日报》,作为汪伪机关报。该报创建于19321日,由汪系的林柏生负责,1937年停刊。

 

《中华日报》加上《新闻报》《时报》等报纸,就构成了笔部队在上海的媒体矩阵。

 

 

它们天天宣传皇军雄姿,皇军尊老爱幼的感人画面。有时还要搞搞征文活动,稿费丰厚,只要你愿意夸夸皇道乐土

 

但《文汇报》《译报》《导报》等爱国报社继续与笔部队作战,它们更换发行人为英国人,避开日军的检查要求。

 

由于汪精卫和日本人无法忍受上海还存在着巨大的抗日声浪,1939616日,汪伪特工极司菲尔路76”号以头目丁默邨、李士群名义分别向上海各大报社负责人发出恐吓信。收信后,如果再有反日、反汪、亲共言论,即派员执行死刑,以昭炯戒。

 

同时,《中华日报》登报通缉83名主编和记者,罪名是反日

 

个别态度骑墙的主编、主笔,在日伪高压之下,开始动摇,有的甚至暗中接受每月两三百元的津贴。平日不亲日,但在关键时刻就出来散布和平论调。

 

但这一切手段,不仅没有吓倒爱国报人,反而激起了他们家国义愤,对侵略者和汉奸的谴责、揭露、批判更为激烈。

 

在一个月的交锋之后,汪伪《中华日报》遭到了各界的抵制,连报童都拒绝带上这份汉奸报纸,日本人恼羞成怒。

 

1939722日晚间8点,“76特务部队长吴四宝率暴徒冲入复刊的《时事新报》排字房,当场打死一名排字工,打伤一人。

 

1939918日,由于《中美日报》(发行人为美国人)前一天发表了纪念九一八事变文章,报馆被扔进了两枚手榴弹(未爆),以示警告。

 

但这并没有吓倒爱国报纸,只要能发声,哪怕是小小的一篇文章,都能引起中国人的积极传阅。

 

此时的编辑、记者、作者也是战士,也要面临生死考验。

 

日本人最恨的是《大美晚报》(挂美国发行人),尤其是它的副刊《夜光》

 

《夜光》骂日本人,向来淋漓尽致,对汉奸也是指名道姓。

 

《大美晚报》地址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属于法租界。

 

1939年夏,《大美晚报》遭到“76暴徒闯入,日本宪兵队的指令是对编辑部人员格杀勿论。

 

由于报社提前将编辑部牌子拆除,暴徒们找不到编辑部房间,只好冲到排字房里枪杀工人。

 

特务头子潘公亚逃离时,与法国(安南)巡警爆发枪战,腿部中枪。

 

潘公亚爬行到离公共租界最后十几米时,被巡警追上,他将手枪扔进了公共租界。巡警将人带走,但无法越线去拿手枪。

 

日本宪兵队赶来捞人,以没有凶器为由,将潘公亚领走,法国人一声都不敢吭。

 

 

《夜光》编辑朱惺公继续发文抨击日本人的暴行,并嘲笑汉奸的无能。

 

由于朱惺公是接到了极司菲尔路76六月恐吓信的主编之一,并继续以真名发表反日文章,于是,日本人将他列为了头号暗杀目标。

 

朱惺公也知道日本人要杀他,他在《夜光》发文回应日本人和汉奸,余不屈服,亦不乞怜……若天道不灭,正气犹存,余生为庸人,死为鬼雄,死于此时此地,诚甘之如饴。

 

1939830日下午420分,朱惺公在上下班必经之路(天后宫桥堍)被三名凶手枪杀,年仅39岁。

 

92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发表悼念文章,高度赞扬朱惺之民族气节。

 

上海各界纷纷派代表到殡仪馆吊唁,《大美晚报》在中英文两版上发表文章,质问汪精卫为什么要杀死爱国报人?

 

汪精卫推托自己不知此事,但由于朱惺公之死激起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义愤,笔部队极力想将舆论压下去。

 

日本人的手段不是笔墨,而是要将《大美晚报》中文骨干赶尽杀绝,拔掉这面新闻界的反日旗帜

 

1940719日,《大美晚报》总编张似旭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起士林咖啡馆二楼喝咖啡时,被特务乱枪打死。

 

十天之后,晚报国际版主编程振章,在法租界西爱斯咸路被暗杀。

 

总编殉国之后,《大美晚报》由总经理李骏英主持(李政道的三叔)

 

1941623日中午,李骏英去外滩办事,三名杀手从汽车上跳下来,对他同时开枪,李骏英当场牺牲。

还有特务时不时地向报馆扔炸弹。

 

1941年底《大美晚报》由于业务瘫痪,被迫停刊。

 

这就是日本笔部队的舆论战,说不过你,就杀了你。

 

为了掐灭反日言论,笔部队不停地发文指责那些爱国声音。

 

一些附逆的法学家、律师则写文章从法律角度证明:中国仁人志士刺杀汉奸,袭击日军是违法行为,必须惩办这些杀人凶手,维护法律尊严

 

反日言论更是不可容忍,处处煽动反日情绪,太伤太君的心了。

 

太君都给你送糖吃了,你居然还不领情。

 

为了加强火力,笔部队在南京又搞出《民国日报》,周佛海为董事长,罗君强为社长。

 

汉奸文人也开始侧重创办副刊,编造小故事,传播中国人天生不如日本人的观点。比如日本小孩聪明勇敢;中国小孩愚笨娇气……

 

日本人还在上海闹市开设图书室,中国小孩去那里看画报,可以吃到免费糖果,小玩具。

 

 

笔部队控制的报纸,凡是涉及日本人的用词都是:皇军不可战胜、东亚救星、日本人友爱、善良、文明。涉及中国人的用词则是:暴力、无知、野蛮、必败。

 

这些汉奸报纸,哪里有还一丝中国人的味道?

 

笔部队铺天盖地的信息覆盖,总会有中国人中了迷魂药。

 

但更多的中国媒体人挺身而出,写文章,画漫画,与日寇、汉奸进行殊死搏斗。

 

舆论战阵地与战场阵地争夺同样重要。

 

日本人投降已经八十年了,但它们甘心失败吗?并没有。

 

军事上,它们是不敢再组建师团侵略邻居了,但笔部队仍然存在,危害仍然巨大。

 

 

某些人不是说记得日军给小孩的那块糖吗?对日军暴行却是一字不提,这就是在给我们舆论场下毒

 

《南京照相馆》上映,有人急得到处劝阻大家不要去看,太残酷

 

……

 

没有硝烟的战场,仍然在继续着。

 

 

奉劝那些热衷于搞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好自为之吧!否则,不会有好下场的。太君自己都救不了,怎能救你?

 

作者:后沙;来源:后沙月光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