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全球首家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医院“智能体医院”(Agent Hospital)已成功揭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颜晓元团队首次采用“土壤多功能性”概念来综合评估PSOF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各行各业的人利用AI生成方案、文章、图片、PPT或咨询决策建议、了解行业知识、充当线上客服。人们一边在AI的帮助下解放精力,一边在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战战兢兢害怕被代替。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样化的生命形式之一,体型微小却分布广泛。从空气悬浮颗粒到土壤深处,从深海高压环境到人体共生菌群,微生物构成了地球上庞大的“隐形”群落。
如今在21世纪,人工智能(AI)被称为"第三次战争革命",其不仅因赋予社会新便利的潜力受关注,更因可能彻底变革战争本身而引发热议。
记者5月1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该院研制的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于4月26日首次进行整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日前,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卫星研究组(ITU-R SG4)WP4B第56次全会在上海召开。
从机械化时代的钢铁洪流、到信息化时代的网络中心战,再到智能化时代的算法对抗,现代战争的形态正经历新一次深刻变革,战场节奏呈指数级加速。
项目整体规模的显著提升,不仅是一次重大的系统性突破,更代表着压气储能技术的全方位飞跃。这将有力推动压气储能行业降低单位千瓦造价,提升系统转换效率,加速产业发展。
超导磁体磁场强、能耗低,是强磁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利器,同时也是科学新发现的助推器。超高场超导磁体在诸多重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智能是具身化和情境化的,具身智能强调智能生物的智能化程度和它的身体结构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就是说身体不是等待加载算法的机器,是身体本身应该参与算法的进化。
李建刚在活动中透露,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计划2027年建成,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方案设计,将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
最近在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发表了题为《面向6G及未来时空二维信道编码无蜂窝系统的基础理论与试验》的演讲。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在下一代锂电池高比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济南一号”作为全球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它的“微纳”特性带来了哪些技术挑战?是如何实现卫星小型化后还能保持量子通信稳定性的?
对于新一代微小间距发光二极管显示(MLED)而言,应进行前瞻性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的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就人工智能的治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
本次重大成果发布首次面向全国范围进行征集,从400余项成果中,按照“突出原创首发、呈现世界领先、体现国际接轨”的原则完成遴选。
近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对教育的猛烈冲击,对人文学科的影响尤为突出,一时间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文学科的言论在坊间不胫而走。
只要不仅仅给DeepSeek输入片面信息,大数据便会诚不欺我!反之,如果网上有恶人想诽谤他人,只要将不利于别人的片面信息输给它,则大数据就会成为帮凶。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3日,据美国国防部新闻报道,联合部队的高级领导人当天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就边境执法行动和一项新的国内导弹防御计划作证。
一片巴掌大的复合材料以优雅的弧度自行卷曲成卫星天线——这不是魔法,而是4D打印折纸技术创造的奇迹。这项革命性科技通过"时空编程",让物体在特定环境下像生命体般自主变形。
政策制定者应通过定义人工智能在科学中的关键问题、优化数据管理、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推动新型科学组织等方式,迎接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的黄金时代。
科学家首次把光变成"固体"了!3月5日,顶刊《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颠覆认知的惊人发现,打破了我们对物质状态的传统认知。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