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创新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是平等的直接生产者在分化为富人和穷人,可以看到资本特别是商业资本的产生,它像蜘蛛网一样束缚着和吮吸着劳动人民的脂膏。
最近几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体现在产业资本开支的新旧分化上,也体现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和大迁移上。
拉丁美洲国家为了获得偿债资金,大量出售国有资产,推动国营企业的私有化,但却失去了对于本国经济命脉的控制能力,丧失了经济主权。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已经从站起来走到富起来,科学技术也快速发展,许多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单一市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应该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善用经济杠杆,联合世界上能够联合的国家,共同抵御保护主义。
现在我们谈论的社会主义,就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我们继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这些深刻论断对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自觉肩负起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输美产品量超过美国输中国产品量,美方出现逆差,这完全是由中美在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决定的,根本不存在所谓中国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与美国进行贸易的问题。
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公共、私人资源重视这些研究并且加大了投入,但为什么能拯救的生命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只出现在生命健康研究领域吗?
中国故事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当前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超越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优越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要与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形势判断和决策部署对应起来,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思想。
中国的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截然不同,具有连西方一些人士也不得不承认的优越性。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理所当然地会奉行根本有别于西方列强的外交政策。
中美经贸摩擦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国内出现了一些疑虑、慌张,甚至有人惊呼“狼来了”。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怎样理性看待外部挑战?我们是否有信心?
孔子提出的“大同”、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一个“和”字。不让富人为富不仁,不让穷人走投无路。
我们的军队还没有到达一个地方,我们的党早就在那里了,早就在那里播下革命火种。我们的部队打了败仗,部队撤走了,党没有撤走,党仍然还在那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
新时代的中美关系的竞争本质是制度竞争。随着国际资本收益面严重萎缩,美国对中国的无理索求已严重逼近中国的底线。中国总体防御的外交态势没有改变。
“人民获得感”的思维,是新时代人民政治的目标理性思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人民的利益要求和安全幸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逻辑。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美国发动对华经贸战的一个所谓说辞,是给中国的经济体制贴上了一个并不新鲜的标签——“国家资本主义”。一些人重提“国家资本主义”论的背后,是道路之争、制度之争。
在资本主义体系里即使资本本身也不例外:资本不产生利润就得贬值,就得被通货膨胀慢慢吃光,就得自我消亡。资本自己尚且如此,何况其他?
新时代国企改革主要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肩负国家使命和担当;二是市场化人才选拔的机制和规则建设;三是决策、执行、监督的闭环建设。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