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三农建设 > 阅读信息
吕紫藤: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如何“挑大梁”
点击:  作者:吕紫藤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7-12 11:45:51

 

 

近日,笔者在网上阅读到一篇乡村振兴文章,讲述了大同天镇以特色产业巧妙突破了发展困境,实现了乡村振兴。笔者认为不妨借鉴大同天镇的做法,抓住特色产业,让“特色苗”长成“致富树”。

 

第一步挖掘乡村的特色优势。立足本土资源,走差异化道路,以避开同质化。可借鉴天镇县聚焦肉兔养殖和制冰的做法,避开产业竞争,立足脚下实际,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选择发展的产业类型。如甲村为水乡村,水资源丰富,传统渔业效益一般,可转变思路,放弃普通渔业养殖,转而养殖特色水产;乙村为平原村,耕地广阔,但传统种植效益较低。可结合周边城市的消费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改种高附加值蔬菜,如有机生菜、红叶甜菜、秋葵等。这样挖掘出乡村特色优势,形成乡村特色产业,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步使效益转化。实现从“产业发展”到“多方共赢”,天镇县的成功是“多方共赢”的鲜明案例。天镇县肉兔养殖产业与村民进行合作,据统计,该产业达产后年出栏肉兔300万只,带动就业2000余人,户均增收2万元。可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由主体负责技术方面,农民专注生产,企业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多方共赢”的方式可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外出务工人员减少,助力乡村劳动力留存,提高了乡村生产活力,同时也切实改善了乡村民生。

 

第三步延伸产业链。不止停留在初级产品,延伸产业链(如养殖→加工→销售),进而通过标准化的加工与优质化的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使特色产业从“短期收益”一步步走向“长效发展”。以水乡村为例。可开发虾酱、鱼罐头等深加工产品,结合文旅项目,使“一只虾”“一条鱼”产生多重收益,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天镇县的成功经验证明,找准特色、深耕产业,才能真正让乡村走上致富之路。

 

乡村振兴,特色是关键。从挖掘本土优势避开同质化,到推动效益转化实现多方共赢,再到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每一步都离不开对 “特色” 的深耕。唯有如此,才能让特色产业持续焕发活力,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 “顶梁柱”,让更多乡村收获长久的发展与繁荣。

 

作者:吕紫藤,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梁召镇人民政府;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