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水石:人民战争就是无敌的力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点击:  作者:水石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9-01 09:12:54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

太阳照得人身暖哎毛主席思想的光辉

照得咱心里亮 照得咱心里亮

主席的思想传四方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

男女老少齐参战哎

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是无敌的力量

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

咱们埋下了天罗地网哎要把那些强盗豺狼

全都埋葬全都埋葬把他们全埋葬


这是1965年创作的电影《地道战》中歌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傅庚辰作词作曲,邓玉华演唱。影片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人民战争思想,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反映了影片主人公游击队长高传宝找到歼敌制胜的“法宝”,憧憬未来胜利时的喜悦心情。用优美的旋律,朴实语言唱出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对毛主席的热爱景仰日寇斗争的必胜信心,彰显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向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向全体盟国投降签字的仪式,在东京湾美军主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伟大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靠什么?有人说,是美国在日本仍了两颗原子弹。有人讲,是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


笔者认为,美国和苏联的行动,客观上极大地加速了日本的败降进程,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看,是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引,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取得的。


战争是政治的特殊表现形态。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国家互相使用暴力、杀戮等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组织的指南。只有科学的思想指导,战争的组织领导者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战略战术,取得胜利。否则,走向失败。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一次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一次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并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转化为全民族抗战的抗日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了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了。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同样是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却能够打败已经现代化的日本侵略者?


因为,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导致甲午战争失败而抗日战争,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人民战争思想深入人心,实行了正确的路线政策和战略战术,团结了全国各民族人民英勇奋斗,加上世界人民的支持取得了胜利。



人民战争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人民战争是为谋求阶级解放或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进行的战争。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发端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中丰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等自卫还击战中不断发展。


人民战争思想内容丰富,其核心在于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毛主席所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战争,以打败敌人。主要内容有: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而战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充分动员人民,坚决依靠人民建设一支人民军队坚持军民团结建立独立自主的统一战线;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紧密配合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地方兵团(地方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坚持人民战争的基本作战指导原则,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思想来源于革命战争的实践,又指导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毛主席的著作生动体了这些成果,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关于辽沈战役⑴的作战方针》《关于淮海战役的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⑴的作战方针》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等等。



为什么人民战争思想能指引革命战争取得胜利?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国情和敌方的国情,深刻研究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关于战争正确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战术是指导革命战争的科学指南。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敌强我弱共产党不是执政党,其政治地位、军事、经济力量、物质资源等远远不如执政的国民党。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共产党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最早举起抗日旗帜,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先锋。“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者不到一年就占领东北,并把魔爪伸向华北乃至全中国。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3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随后,中共中央又连续发表宣言、决议、告全国同胞书等,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卖国、辱国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1931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游击队、开辟游击区的指示。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出省委、省军委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杨林、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赴南满、东满、北满等地组织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还不到半年时间,就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对日战争。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要早9年。对唤醒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奋起抗战起到了重大作用。


——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敌人。为了抗日救亡,共产党不计前嫌,主动与国民党合作,联合各各党派各阶级各民族力量。1933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尽可能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聚集一切可能的反日力量。1935年 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都应当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而奋斗。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政策。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共产党派周恩来、叶剑英等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扭转了中国时局。1937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以必要的让步来争取国民党抗日,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持促成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接受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的决议。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第二天就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宣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在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起来。


抗战中,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一股动摇妥协、反共分裂的逆流。共产党旗帜鲜明地亮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击退了国民党发起的次反共高潮,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


共产党倡导并实践了建立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把苏、美、英等所有与法西斯国家对垒作战的国家联合起来,组成强大的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大大增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各国人民和国际组织,通过各种方式支援中国人民抗战。苏联、美国等向中国提供资金和物资,派出飞行员驾驶战机与日军搏斗。加拿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印度医生柯棣尼斯、德国医生汉斯·米勒等到抗日前线,救治中国伤员,有的牺牲在抗日前线。


——提出并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战略战术。“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社会的“亡国论”与“速胜论”甚嚣尘上,有的只看到敌强我弱的表象,被日寇的飞机大炮所吓破了胆,认为必然亡国,抵抗无益;有的过高估计了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力量,甚至将希望寄托在美国等“国际友邦”的迅速干涉上,幻想几个月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当战争陷入长期化、困难化,又迅速从狂热的“速胜”转向“亡国”的悲观。中国向何处去?抗战能不能坚持?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刻不容缓难题。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在延安窑洞横空出世,扫除了人们思想的迷雾,照亮了抗战的前程。毛主席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中日双方基本情况,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战略策略,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并科学预见了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个阶段,清晰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蓝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完全证实了这一科学预见。


为了实现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中敌、我、友三方面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人民军队善于一面打游击战、一面发动群众的特长,首次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形成游击战、根据地和人民武装“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战略策略,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也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中产生重大影响,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动员组织全国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抗击日寇。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它一方面为着自身的利益,在人民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抗日。另一方面又害怕共产党和人民力量的发展,拒绝民主改革,阻挠发动群众,反对全民抗战,企图依靠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单纯由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共产党从抗战一开始,就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毛主席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和全国人民总动员等一整套战略措施。


为了把分散民众组织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工会、农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妇救会、抗日儿童团等抗日救亡组织。同时按照工作性质组织了救护队、担架队、宣传队、侦察队、战地服务团等。过去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团结起来了,全国各地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在各个山头和村庄之间设置各种报告敌情的联络信号,各村自卫队、儿童团有组织地传递“鸡毛信”等。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景象。各地老百姓,海外华侨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抗战。真正实现了全民动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


——建立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加强军民团结,开辟广大敌后战场。人民战争,军队是骨干,人民是靠山。毛主席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应该努力的事情很多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是军队和人民的团结进步。共产党在红军和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游击队等武装力量,还建立了民兵游击队人民军队继承红军的优良传统,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教育指战员为祖国为人民而战,自觉遵守群众纪律,激发最大的抗战热忱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抗联八女杰”等千千万为保护人民,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战士。人民群众热爱子弟兵,全力支持抗战在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舍生忘死、大义凛然,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推小车,不遗余力为抗日军队提供物质援助。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由山区向平原地区挺进,巩固和扩大了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西北、山东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豫鄂、苏北根据地,扩大苏南、皖中根据地。在华南,党领导人民武装创建了东江、琼崖根据地。军民团结,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抗击日寇取得了辉煌战绩。八路军在平型关,打败日寇所谓“钢军”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取得的首战大捷,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新四军在皖南灵活机动打击日军,取得云岭保卫战胜利。各地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太行山脉、青纱帐里、芦苇荡间、大街小巷……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埋葬了日本侵略者。


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战争中发展壮大。抗战之初,八路军只有3万多人,1万多支过去缴获的杂式枪,每支枪平均只有30发子弹,新四军只有1.03万人。到1943年,解放区军民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至1945年,在侵华日军40个师团,58万人中,解放区战场抗击了22个半师团,32万人,占56%。解放区越来越大,至1945年5月,19个大的解放区人口迅速扩大到9550万,军队发展到91万人,民兵发展到220万人以上,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军。整个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


实践证明,人民战争思想是指导革命战争的伟大真理,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飘过了80年,人民战争思想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1977年,叶剑英元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是靠人民战争起家的、取胜的,这个法宝,我们过去靠它,将来仍然要靠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依靠人民群众打人民战争,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西沙保卫战等都是打人民战争取得胜利。


人民战争思想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土地改革、“一化三改”社会主义改造、大庆油田会战、修建红旗渠、攻克两弹一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抗洪抗震救灾、防控疫情等都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弘扬了人民战争思想,动员组织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辉煌成就。


人民战争思想还传播到世界,对亚非拉一些国家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推翻反动政权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越南、老挝、柬埔寨、古巴等人民的解放斗争。非洲一些国家把“动员组织群众”、“军民鱼水情”,用作发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民族独立斗争的理念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队伍中,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都被指战员所熟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向记者介绍:“我们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专门的一课是介绍中国革命的经验。官兵都知道毛泽东有句名言:军队与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我们按照这一名言来处理我们的军民关系。”津巴布韦的总统穆加贝曾经被白人殖民地当局关押了10年时间,在监狱里牢房一再转移,扔下不少物品,但他总是随身携带《毛泽东选集》,人民战争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后来,带领队伍在丛林里与人作战,一些战士因为思念亲人而开小差,毛泽东人民战争理念,专门开办学习班统一思想,改变了战法,才取得了罗德西亚战役的胜利。每当回忆当年斗争时,穆加贝总是充满感激:“没有中国就没有津巴布韦”。


如今,人类进入21世纪20年代,世界处于百年大变局。我们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人民战争思想依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武器装备运用于战场,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但是,战争的本质不因信息技术兵器的广泛应用而改变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没有改变战争的制胜规律没有改变。战争不是新式兵器的单一较量,而是敌对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多种领域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的因素中,人力和人心的作用、士气和勇敢精神,仍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作用。


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社会治理、科研创新等各方面、各领域的效率与能力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呈现出“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整体战”。这样的“整体战”,如果没有人民的广泛参与,没有人民的全力支援,没有广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是不可能取胜的。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日渐凸显。无论什么样的斗争都需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改革的根本性力量。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改革矢志不渝的根本目标;紧紧依靠人民,这是改革深入推进的力量源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才能不断突破各种利益藩篱,统一多元思想认识,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但要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弘扬人民战争思想,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