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抵达重庆】 【李克勤题记】 听了立华老师讲红军换装为八路军的故事,颇有感触。倒不是说改编本身,而是说怎样改编的问题,因为那个“郑三发子”(蒋介石诨名)一直就没有改掉上海滩混混的流氓恶习——耍阴谋诡计,打码头。可他偏偏遇到了自己一辈子最大克星——人民领袖毛主席,他所有鬼蜮伎俩都逃不脱如来佛的手掌心——在战略层面他的一切都在毛主席拿捏之中。 一 立华老师原文摘录: 这一节,主要讲淞沪抗战开打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的情况。 1936年底,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答应联红抗日被放回南京后,就开始了国共之间的谈判,一直到七七事变、平津失陷后还是没有结果。 蒋介石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用谈判的办法,达到战场上不能实现的目的,把红军收编化解掉。甚至提出:只准编两个4团制的师,一共保留15000人;改编后不设统一的军事指挥机关,直属蒋介石的行营指挥;各师参谋长和各级副职,自副师长至副排长都要派;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出洋,各边区武装的首脑也要离开;闭口不提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等。这是投降条件不是合作条件,我们不可能答应。 平津已经被占领了还不松口,直到1937年8月13日,日寇突然发动对上海的大规模进攻,战火烧到南京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中日战争已经无法避免,蒋介石急着要红军开赴前线与日寇作战时,谈判态度才有变化,僵持已久的诸多问题才得到解决。 8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关于与国民党谈判的十项条件的训令,指出:“两党合作须建立在一定原则上,目前最重要问题,须使党与红军放在合法地位。因此要求国民党迅即实现下列各项,以便红军早日开赴前线杀敌。”要求实现的各项是:(一)发表我党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谈话;(二)发表边区组织;(三)发表指挥部;(四)发给平等待遇之经费;(五)发给平等待遇之补充器物;(六)红军充任战略的游击支队;(七)在总的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发挥红军特长;(八)为适应游击战原则,须依情况出兵与使用兵力;(九)不分割使用;(十)第一批出动红军的使用区域,在平汉线以西、平绥线以南地区,并受阎百川(阎锡山)节制。 就在这一天,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协议,蒋介石基本同意了中共中央最后提出的十条。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О师、一二九师3个师,划归阎锡山第二战区序列。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同时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但在蒋介石的委员长令中,依然在措辞上耍流氓、玩把戏。把他被迫联共抗日,说成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对共产党“既往不咎”,把红军主力说成“陕北流窜土匪残部”,把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说成“收编”等,但他不得不同意改编,这是最大的改变,国民党已经开始抗战也是最大的进步。因为抗日大前提已经实现,共产党、毛主席以抗日救国为重,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宽容了蒋介石那些小动作。 ...... 请注意这个说法: “蒋介石的委员长令中,依然在措辞上耍流氓、玩把戏”——可谓准确、鲜明、生动。 可是,面对这个流氓一般的蒋介石,毛主席为了解决当时的主要矛盾,即中日民族矛盾,还是毅然决定暂时放一放阶级矛盾,把自己一手打造的红军改编成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 这是有极大风险的。 因为按照当时中国的现状,几乎所有的军阀都玩不过蒋介石。如果红军接受改编,搞不好就是送肉上砧板的结局。可是,毛主席就是敢想敢干,敢闯敢创。 毛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英雄气概,作出了那个接受国民党改编的决策,这是何等的勇气啊! 真可谓弥天大勇! 就毛主席内在的心理素质而言,那是勇气文化使然。 这可以叫作主体性特征。 另外,毛主席基于勇气文化之道,有充分的信心拿捏蒋介石,从战略层面讲,那是毛主席对于他和蒋介石之间可能的主体间性的掌控。 这里借用了现代语言里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指多个主体通过交互作用形成的共同认知、情感和行为状态,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互动关系而非主客对立。 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起点还谈不上主体间性形成,但有可能形成。毛主席是伟大战略家,他发现了这个主体间性可能形成的趋势,就因势利导,果断决策,从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因此,这样的主体间性形成过程中,是决不可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的。 至于毛主席为什么有信心拿捏蒋介石,那还是得进一步分析毛主席和蒋介石的区别。 二 毛主席和蒋介石的几点比较 首先,蒋介石和毛主席都有思想,都会思想,也都不能不思想。然而,蒋介石具有的只是作为一般人物的思想(想法)而已,谈不上创立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他怎么能和创立了一整套思想体系的毛主席相比呢?毛主席早就是一名威名远扬的伟大思想家了。 其次,蒋介石既受制于专制(来自美国和他的夫人),同时他又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专制办法进行统治,使得他在最基本的民主、自由问题上,和现代社会构建的基点相悖,也就是说他的那些算不上独特的思想,也谈不上先进的,有些还是没落的,甚至是腐朽的。 而毛主席则不一样,毛主席的思想体系从整体上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毛主席不仅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精华,而且凭着他深谙中国文化的超凡功底,以及他对西方文化的勤奋刻苦钻研,他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早就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并且与时俱进,以至于到了19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首脑纷纷前来他的中南海书房,和他共议天下大事,这不仅是蒋介石一生无法想象的,就是和毛主席、蒋介石同时代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任何领袖,也都不能有此能耐,这一点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时,一些曾经和他见过面的世界各国领袖人物的谈话就可以看出来。 最后,蒋介石去世以后,他的影响力在他的儿子蒋经国那里,只是权力延续上(主要是器层面)的影响,道层面思想上的影响甚微,这是因为,没有思想体系的思想影响,就如同人去楼空一样。 毛主席则不同,他的思想体系正如尼克松说的那样“改变了世界”,这不是尼克松夸张,更不是他拍马屁,毛主席的思想影响是文化影响,也就是说,毛主席早就把他独创的理论体系用文化的方式渗透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里面了,我们今天讲的传统文化,早就包含了毛泽东文化。你看,中国人现在的思维习惯,办事风格,语言技巧,毛主席的影响还少吗?你现在要谈大是大非,想完全不用毛主席的语言,恐怕就难啊! 比较了这三点,自然会深入探讨原因,除了文化基础以外,根本的还是世界观的问题。蒋介石从整体上讲,他也没有真正掌握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他搞来搞去还是以前传统文化里有的那一套,而他手下除了黄埔系的那一批学生对他的效忠以外,他通过军统、中统的法西斯那一套控制了一部分人,他自己也没有好好读一读现代的书,更写不出什么像样的著作来,他根本无法用思想去统一全中国的国民党,别说全中国人民了。蒋介石天天在家读《圣经》,每天早上起来宋美龄女士就逼着他念一段,也属于“早请示晚汇报”,这其实是宋美龄对他的专制统治,蒋介石未必真的明白了基督教的真义。 毛主席不仅在延安写出了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反自由主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整顿我们的党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样一系列经典著作,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加以传播,影响到全国几乎所有的乡村。毛主席在延安办了那么多的学校,他不仅亲自讲课,而且通过延安整风,把全党、全军办成了大学校,也就是这个时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就水到渠成了。毛主席把一大批没有上过什么学的党的各级干部培养成了革命领袖式的人物。 1939年,毛主席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说: 现在我们这个干部教育制度很好,是一个新发明,是一个新发明的大学制度。讲到大学,我们这里有马列学院,抗日军政大学,女子大学等等,这都是很好的。在外边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等,在外国有牛津大学、巴黎大学等等,他们都是学习五年、六年便要毕业,叫做有期大学。而我们这个大学,可算是天下第一,叫做无期大学,年纪大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是活着,都可以进我们的大学。……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学校的领导者,就是中央。各地党部,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都是这个大学的分校。全党同志以及非党的战士们,都须进这个学校。 他还说,我们抗大与北大、清华、燕京大学不一样,那时有礼堂、有实验室、有桌椅板凳,我们这里什么也没有,从这点讲,我们就不像大学。但是我们抗大人多,理想大。我们是研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大学,从这方面讲,我们这个大学在中国是唯一的,恐怕世界上也很少。这里条件不好,你们要吃苦,革命就要吃苦,要艰苦奋斗,自己动手,只有吃苦才能革命。 毛主席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中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培养的年青一代就远不止一代了,从电视剧《北风那个吹》里面可以看出一些道道来。 关于中国作为一个大学校的比较全面的描述应该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 如果将来把毛主席的批示、书信全部解密,恐怕研究毛主席的人会更多,会作出更有意义的结论来。也许那个时候,才能真正能够全面的历史的评价毛主席。 现在我们也不想过多说蒋介石,但是讲历史不得不涉及到他,他无论如何不能和毛主席相提并论。 毛主席无疑比蒋介石强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世界观,毛主席不仅解释世界,而且不折不扣的做了改造世界的事情,将来会更加清楚看到这些。 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中指出:“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抗日战争,虽然要讲统一战线,但是,必须区分两种世界观,以及两种抗战路线。毛主席代表的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坚守的是全面积极的抗战路线;而蒋介石代表的是非无产阶级世界观,他搞的是片面的消极的抗战路线。蒋介石的那一套,对付日本人行不通,对付其他的帝国主义列强同样也行不通。毛主席所代表的世界观和路线,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唯一选择。 三 蒋介石比20世纪初的那些军阀要强,但在毛主席面前,就差的太远了,在道层面的思想意识上有着本质区别。对蒋介石这个人,毛主席十分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用统一战线的方法团结蒋介石,可谓千古绝唱,后来“炮击金门”,蒋介石也心知肚明。1950年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时,经过几番较量,斯大林最终还是同意和新中国签订一份新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45年8月蒋介石政府曾经和苏联签订过一份《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份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利益,蒋介石还是接受了,但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那个条约是坚决不接受的,这样才会有重新签订的新条约。对这份新条约的签订,蒋介石曾经发出赞叹,并且自愧不如毛主席。在电视剧里,有这样的艺术再现。无疑,蒋介石的说法是说得通的,蒋介石对毛主席这样的道器变通,态度还是不错的。 蒋介石败在毛主席手下,并不憋屈。 【相关阅读】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李克勤:对付蒋介石唯毛主席有如此弥天大勇——听立华老师讲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有感
2025-09-01•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