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许诺:马蹄声声“李队长”
点击:  作者:许诺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9-03 08:48:42

 

1.jpg

【李林烈士陵园内的雕像】


晋北,朔州。李林烈士陵园。


山风轻轻拂过一尊青铜战马。马背上,短发女骑手单手挽缰,另一只手紧握驳壳枪,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时空,再次冲向硝烟……


那是25岁的华侨女英雄李林和她那匹名为“菊花青”的战马。80多年过去,站在雕像前,似乎仍能听见那清脆、激越的马蹄声,回荡在大地之上。


1929年,福建龙海。一个叫李秀若的14岁女孩,从南洋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不久后,进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


可还没来得及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战火的气息已从远方传来。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李秀若带头捐出了攒下的一块大洋。对于这个南洋富商的女儿来说,捐款,或许是最简单的援助抗战的方式,可李秀若不满足于此。她离开集美中学,远赴杭州女中读书。在那里,她剪短头发,换上仿制的“秋瑾装”,提笔写下“卫国何须分男女,誓以我血荐炎黄”的少年壮志。不久后,她又慕名转学到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中,参加了“抗日救亡青年团”。


彼时,这个不满20岁的女孩子,还不知道自己将以怎样的方式兑现“血荐炎黄”的誓言,可她已经决定,要为了信仰交出自己。


1936年,她入读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时,已经把名字改成了“李林”——“列宁”的中文谐音。这年冬天,北平学生抗日游行的队伍中多了一个高举旗帜、振臂高呼的短发女生。不久后,李林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踏上去太原的旅途。在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军政训练班里,她暗暗决定,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骑术,是横亘在李林面前的首道难关。从未骑过马的她,一次次从马背上重重摔落。可无论汗水还是血水,都无法浇灭她眼中炽热燃烧的火焰。同学回忆说,李林是个“训练起来不要命”的姑娘,瘦小身躯中总能迸发惊人的能量。


很快,李林不仅驯服了烈马,更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朔风凛冽的雁北,成了她手握双枪、纵马驰骋的疆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八路军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同年11月,李林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支队长。几个月后,李林又成为八路军第120师雁北第6支队骑兵营教导员。


马蹄声声,如惊雷战鼓。


李林率铁骑驰骋晋绥,长途奔袭,神出鬼没。“李队长”的威名,很快在雁北大地叫响。


在晋西北军政民代表大会上,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骄傲地向大家介绍了一位刚从前线赶来的女代表,称她为“我们的女英雄”。这个女英雄,就是李林。此时,她已经与日军进行了2年多的艰苦斗争。随着李林和她的骑兵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日本人对她的捉拿悬赏金额也不断加码:起初是“无论死活,得李林者,可得与其身体同重量的大洋”,随后升级为“谁捉拿了李林,既可领取蒙疆联合委员会的5000元蒙币,也可领取驻大同日军总部的5000元大洋”。


1940年4月26日,晋绥边区第九次反“扫荡”战斗进入最后时刻。日军调集重兵,将500余名八路军和机关人员围困。


洪涛山麓,杀机四伏。


气氛凝重的突围会议上,一个清晰、坚定的声音响起。李林提出由自己率小股骑兵吸引敌火力,掩护大部队转移。谁都知道,这是一项极度危险的任务,而此时的李林,已然有孕在身。


李林走向战马“菊花青”,轻抚马颈,翻身而上。一支不满40人的骑兵小队紧随其后。


夜色掩护下,战马马尾绑缚的树枝扬起漫天沙尘,制造出千军万马的假象,引诱敌人追击。李林在马上挺立,手中的驳壳枪和贺龙亲赠的“小八音”左右开弓,骑兵队忽东忽西,专挑重兵处猛冲,在暗夜中撕开日军防线。


天亮了,大部队全部撤离,李林和她的“菊花青”却深陷重围……在荫凉山顶一处小庙旁,身负重伤的李林用尽最后力气,毙杀日军6人。此时,她的驳壳枪子弹已全部打光,“小八音”也只剩一粒子弹。


在敌人“抓活的”的叫喊声中,李林缓缓举枪,对准自己颌下……


一声清脆的枪响,25岁的李林连同她未出世的孩子,永远留在了1940年的春天。


当天下午,战友们找到了她的遗体。大家挑来清泉水,流着泪,为她擦洗干净血迹。在她口袋里,战友们找到了一封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书:“你走那天风挺大的,不知道你有没有着凉,我有点担心……我们的宝贝又动来动去的,我会好好照顾他的……”


字字句句,是一个妻子对爱人的牵挂,是一个母亲对未出生孩子的疼爱与期盼。但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为了千千万万个妻子和母亲,李林,选择成为那个跃马冲锋的女战士。


如今,青铜战马依旧昂首,清脆的马蹄声,依然在民族血脉深处铿锵回响。


当今天的人们来到李林纪念馆,他们将沿着那首1937年写下的短诗,再次遇见那位英姿飒爽的短发女英雄——


“当黄色的风沙吹起在沙滩上,我的战马快如飞,飞过山岳,飞过平川……”


(来源:“解放军报”;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