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万千感慨,受教良多。百年荜路蓝缕,百年奋斗不息,百年旌霜旅血,百年屡创辉煌……这一切,皆根源于崇高的信仰、伟大的初心。
世界霸权强国全面遏制中国崛起,包括经济上、军事上,也有文化上、精神上。诋毁毛泽东这位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实际上,就是想使中华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
儒学是入世之学。而现在的儒学研究脱离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所以说儒学研究必须贴近这个时代,解决现实问题。如此才是发扬“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学精神。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但是美国也进入了“新时代”。不同的只是前一个是向着光明和进步,后一个是向着黑暗和反动。
中国的贸易依存度现在已经下降到和日本一样,很接近美国。去年的“内循环主导的双循环”很大程度是对这个趋势的确认。
踏着先烈足迹,坚守信仰,践行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牢记革命历史,弘扬英雄情怀。革命先烈事迹,贯穿于革命历史之中,是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红色纽带。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的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真正“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标准的共产党员。
我用共产党员的党性锻造了人生路上一块块铺路石,脚踏实地,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回顾我的大半生,我可以自豪的说:我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所谓不理性,所谓犯错,不过就是不满意个别公知在课堂上发表的不当议论,也包括青年学生向上面反映这些不当言论的做法。面对这些情况,公知们当然是坐不住的。
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组织的论述,中国改革有可能会半途而废。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提醒人们,改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学习党史、如何学好党史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世界百年大变局,中国迎来喜事连连。“建党百年”,“实现小康”,“中美博弈”,“不忘历史,牢记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百年征途中,新中国成立是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成就,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重要里程碑,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具有历史意义的新起点。
如果我们的科研产出不能超过西方、不能超美,难以想象我们能单纯通过商业模式的变更或分配方式的技巧走到前列。
站在哪一边,对本国和全球都是损失。在当前世界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和困难的面前,全球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应该合作,而非对抗,应该加强对话沟通,而非设置新的壁垒。
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影响,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影响的制度经济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曾一度风靡一时,成为经济学的显学。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教科书上似乎讲得比较简洁。一般都会说,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实践推动理论,而理论用来指导实践。
在这四个目标中,明理是基础。明理的内涵是丰富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
人民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能够使中国真正变得强大起来,也能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与富足。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能被割裂开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要求。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我们研究党史好像是向后看,但我们不是为了过去而研究历史。
反复瞻仰着拉雪兹神甫公墓里以公社社员墙为代表的系列照片,体会着巴黎公社会员的英勇与悲壮;思考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给我们留下的历史启示。
马克思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彻底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
建设怎样的未来网络,实现未来网络强国的标准、标志、规范是什么?必须讲清楚,必须界定明白,必须形成全党全国全军思想上、政治上高度统一的认识、意志、舆论和行动。
社会形态是战争形态的母体。当智能化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主导技术,社会形态开始向智能化演变的时候,战争形态必将随之向智能化演变。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