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万里无云:郑丽文能否带领国民党浴火重生?
点击:  作者:万里无云    来源:九万里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10-20 10:03:28

 

 

1018日,选举结果出炉后,郑丽文发表当选感言。

 

昨晚,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落下帷幕。

 

56岁的郑丽文从6位候选人中胜出,以压倒性优势成为新一任国民党主席。

 

在岛内长期由民进党执政的背景下,这场选举关乎国民党自身发展,也影响两岸未来走向。

 

作为国民党历史上继洪秀柱之后的第二位女性党主席,被称为政治女战神、横跨蓝绿阵营的郑丽文,将带领这个百年老党走向何方,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六强争霸,双雄领跑。

 

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被岛内舆论视为蓝营生死攸关的转型之战

 

竞争激烈。

 

此次党主席选举中,共有6名候选人参选,分别是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前立委郑丽文、现任立委罗智强、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和前国大代表蔡志弘。

 

 

107日,国民党主席选举6名候选人卓伯源、郑丽文、郝龙斌、罗智强、蔡志弘以及张亚中在台中出席政见发表会。

 

选举冲刺阶段,6名候选人在选票态势上呈现出鲜明的双雄领跑格局,郑丽文与郝龙斌成为最主要的竞争者。

 

927日第二场辩论后,在社交媒体投票中,郑丽文获得53%的肯定度。在看完辩论支持谁当党主席的调查中,她更以68%的支持率领先。

 

最终,在18日的投票中,郑丽文凭借扎实的基层动员与关键群体的有力支持,成功胜出。

 

根据安排,郑丽文将于111日在第22届全代会上与现任主席朱立伦正式交接,接掌新一届国民党主席。

 

得票率高。

 

2001年实施党员直选以来,国民党主席已历经10次改选、4次补选,投票率介于35%至58%之间。

 

据统计,此次参与投票的党员总人数约33.14万人,其中65岁以上党员超22万人,约1.3万人是海外党员,总投票率为39.46%

 

18日早上8时至下午4时,全台国民党党员纷纷投票。最终,根据国民党中央当晚公布的计票结果,郑丽文以50.15%的得票率、65122张选票,力压获得46551张选票的郝龙斌,成为新任国民党主席。

 

 

1018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前往台北市中山区的厦安里里民活动中心投票。

 

胜选背后,两大原因。

 

郑丽文之所以能从郝龙斌、罗智强、张亚中等对手中脱颖而出,最主要是因为其个人特质与国民党转型需求的精准契合。

 

赢得关键群体支持。

 

对核心票仓的精准经营,是郑丽文胜选的关键。

 

一直以来,国民党党内派系林立,长期存在内部博弈。然而各个派系又有一致期待,希望新任党主席能整合矛盾、凝聚力量,制衡民进党,扭转政治被动,明确两岸路线,最终带领国民党赢回执政地位。

 

郑丽文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凭借个人魅力和政策主张,得到了党内军系、深蓝、本土派、基层党员、统一派五大核心力量的支持。

 

郑丽文的父亲曾是台湾地区陆军政战少校,她本人在台南眷村成长,这份背景让她被军队派系视为自家人,亲切称其为黄复兴的女儿

 

前黄复兴主委季麟连称赞她为复兴女侠,陆军官校校友总会和各地校友会也为其站台,形成了坚实的铁杆支持。

 

另外,本土派领袖王金平则以三点期许为其公开背书;深蓝派代表洪秀柱通过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与她会面,间接表达对其两岸路线的认同;马英九办公室提出的坚持中国人身份与两岸统一等条件,也被视为对郑丽文的隐形背书。

 

这种跨越派系的团结,让郑丽文在选举中脱颖而出。

 

 

马英九赠予郑丽文“世代接棒,同行致远”墨宝。

 

提出鲜明两岸路线。

 

对于两岸问题的鲜明态度,也是此次郑丽文胜选的重要原因。

 

郑丽文以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为核心,强调台湾现行的宪制性规定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法理基础,痛斥台独法理不通的死胡同政治骗局

 

她通过不敢认中国人就去民进党的犀利言辞严明划清了蓝绿界限,推动国民党摆脱了暗独暧昧立场。

 

此外,郑丽文善于将两岸议题转化为民生语言,提出两岸共同市场框架,指出台湾数百万家庭依赖两岸经贸的现实情况。

 

她结合台商就业数据、产业链协作等具体议题,将和平诉求与民众的饭碗捆绑,进而突破绿营抗中保台的恐惧动员,吸引经济选民关注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实质利益。

 

对于美台勾连,她严厉揭露美国对台军售实为以台制华的地缘陷阱,明确反对将防务支出提升至GDP5%,呼吁台湾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与此同时,她倡议推动签署国共和平备忘录,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和解制度化,将台湾定位为和平缔造者。这些主张不仅回应了深蓝选民的期待,也吸引了重视经济的务实选民。

 

此外,面对绿营的绞杀,郑丽文着力组建在野大联盟,积极吸纳郭正亮等绿营背景人士,意图打破传统蓝绿界限,将统派议题从党内讨论推向全民视野,拓展了话语空间。

 

 

郑丽文主张组建“党外在野大联盟”。

 

政困党衰,危局难解。

 

当前,国民党在党务革新推进、政坛生存空间拓展、两岸议题应对等方面面临严峻考验。

 

如何打破困局、重塑竞争力,不仅关乎政党自身存续,更关乎台海和平稳定大局。

 

党务改革迫切。

 

19491211日,败退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成为台湾唯一的掌权政党,从此台湾与大陆形成隔海对立的局面。

 

2000年,国民党在选举中输给民进党,首次失去长期掌握的执政权力。

 

此后,国民党虽然在2008年和2012年两次赢得选举重掌政权,但自2016年起,因执政表现未获认同、党内纷争不断等问题,接连在2016年、2020年、2024年三次选举中失利,面临的政治局面愈发严峻。

 

随着重新执政的希望一再破灭,国民党党内士气低迷,支持者流失严重。

 

再加上国民党面临党员老龄化、领导人代际更替、青年人才培育不足以及与新兴民意脱节等诸多问题,国民党在岛内的影响力明显下降。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与台湾青年合影。

 

作为岛内执政最久、党员最多的老大政党,国民党仍志在2026年县市长选举与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扭转局面。

 

在此背景下,未来郑丽文必须拿出全新姿态,推行党内改革。

 

有分析认为,下一步郑丽文带领的国民党预计将大力推进蓝白合和党务改革,打破派系垄断,以实现国民党的年轻化

 

政坛生存艰难。

 

2024年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通过大罢免、司法迫害等手段对其他岛内政党的政治追杀,让蓝营陷入绿色恐怖阴影。

 

当前蓝绿两党的政治斗争已经从执政之争,逐渐演变为生死之战

 

在民进党政客操弄下,如今岛内政坛乌烟瘴气,民众党受到重创,国民党备受倾轧。

 

面对2026年县市长选举与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关键节点,郑丽文亟需凝聚党内共识、重塑国民党形象。

 

如何从民进党控制的绿营铁幕中突围,打出一片新的天地,是郑丽文领导下国民党的当务之急。

 

 

1017日郑丽文接受采访。

 

两岸问题棘手。

 

两岸关系关乎台湾全岛命运,如何解决两岸问题是国民党面临的最核心问题,也是选民最大关切。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当局在两岸问题上频繁越线,在两岸关系上公然玩火

 

在今年的双十讲话中,赖清德公然污蔑大陆扭曲联大第2758号决议以及二战历史文件,翻炒民主对抗威权谎言,让两岸关系更趋紧张。

 

1011日,台湾中时媒体集团聚焦过去没有厘清也相对敏感的两岸问题,主办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大辩论,多名候选人就两岸问题亮明立场,鲜明反对台独,认为国民党要为推动两岸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其中,郑丽文就提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创两岸和平的百年基业,承诺恢复国统纲领,主张以经促政,计划推动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文创产业联盟,并恢复国民党智库与大陆社科院对话。

 

尽管如此,郑丽文仍面临较大争议,其竞选期间若当选将访日会见高市早苗言论被曝光,引发舆论热议。

 

高市早苗作为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亲传弟子,是日右翼政客代表,长期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事后,虽然郑丽文对该言论做出解释,但两岸关系的敏感性仍使其立场遭到了质疑。

 

未来,郑丽文如何将和平论述转化为具体政策,同时有效应对民进党的去中国化,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的来看,郑丽文的胜选无疑为国民党注入了久违的活力,让未来的国民党展现出三个转变可能:

 

一是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犀利风格有望改变蓝营打不还手形象;二是从派系共治转向强人主导,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三是从模糊两岸立场转向清晰论述,或能重塑选民对国民党的信任。

 

但要说找到解方仍言之过早,2026年县市长选举与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成检验郑丽文路线成效的试金石。

 

在郑丽文带领下,这个百年政党能否抓住机会实现重生,仍然有待观察。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九万里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