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安全战略 > 阅读信息
陈先义:必须下决心清除“网络八股”恶风
点击:  作者:陈先义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10-15 09:19:26


1.jpg

 

前时,中央网信办颁布文件,就关于网络乱象的整顿发出专项通知,下决心要还网络一片晴朗的天空,群众又称这样的行动为“晴朗行动”,得人心、合民意,是一项非常好的民心工程。


在这个群众把网络阅读作为主要阅读形式的当下,在提倡回归纸媒阅读还没有成为普遍社会习惯的时候,对于网络上的内容,必须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因为网上阅读的不仅是成人,更主要的是孩子。在孩子三观尚未成熟的阶段,孩子们的阅读,能够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甚至影响作为整个国家的一代人的成长。时下,对于网络内容的特别关注,实际上是对于如何净化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的关注。就眼下来说,网络的环境确实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就内容来说,过去我们在党内批过“党八股”,概括起来,网络上也有一个“网络八股”。因为网络是大众阅读的主要对象,对这个“网络八股”,如果不注意批判和清除,一样会遗害社会,毒害大众。概括起来,网络八股,我以为有如下表现:


一曰模式抄袭、不求创新、只问流量。比如,一个超短视频,大凡上了热搜,便开始互相模仿,一个套路,相仿剧情,胡编滥造,读之生厌。这样的视频成为一股风。比如,一个老板在楼下看到一个保安受了欺负。欺负人的人是自己的部门经理或者什么高管。老板伸张正义,最后发现被欺负的老板是被这个高管亲属顶替的清华高材生。于是老板便开除了高管,提拔保安代替其位。这样的框架结构被网络写手你抄我我抄你,千篇一律,已经味同嚼蜡。弄得读者一看这种模式便认为是小编的瞎编,破坏了人们本来对好人好事的宣传的信赖。把一个好牌好模式硬是整成了群众讨厌的一副烂牌。


二曰短剧剧情离谱,毫无真实可言,打开手机,短剧集就像精心策划的“精神投喂”,结果成了毒害少儿的精神鸦片。套路不变的是,三秒一个梗,五秒一反转,动辄要么就煽上一个耳光,要么就是下跪,而且多是女的折磨男的,这里边或许就潜藏着坏人宣扬“女权主义”的阴谋。造成孩子们互相模仿,对孩子心理危害极大。所有的人际关系,诸如师生啊,夫妻啊,父子啊,母女啊,统统都可以被扭曲成无厘头的闹剧恶作剧。

 

2.jpg


三曰崇尚豪华、美化阔佬、倡导享受、推崇厌恶普通劳动者。场所选择五星级,女性出场都是“傻白甜”、男的出场都是高富帅,女性要么就是会算计,男的要么就是死缠烂打一类,叙述的是“扭三观”的故事,播撒的是最坏的审美观。当你看多了“指鹿为马”的故事,便认为这就是普遍的价值观。只顾自己看得痛快,全然不顾下一代的成长环境。这种东西对人损害最为严重。


四曰盯着流量、瞄准明星,诸如明星婚礼、明星穿衣戴帽,甚至明星放个屁,都可以成为热搜新闻。这些内容打着娱乐群众的名义,实际在炒作热点,赚取流量,把热搜网络变成了以明星为噱头的生意场。这类内容热闹一时,对那些摇着荧光棒的青少年就像吃了摇头丸,毒害极深。


五曰内容极端,善于做“标题党”,内容语言越极端越热门,把一个好端端的热搜榜整的变了味。有些标题只是为了吸引读者,根本与事实不符。稀奇古怪的婚恋,胡编滥造的情话故事,目的就是一个,完全是为了流量。让“病态流量”变成网络常态。


六曰打色情擦边球,打开手机,“双关语”成风,插科打诨,语言暧昧,色迷迷,娇滴滴,甜嘻嘻,黏叽叽,打着娱乐好玩的名义,实际是色情教唆犯。大人看了无益,孩子看了便是毒药。一个貌美如花青春少女,一开手机,便色迷迷看着你,挤眉弄眼的对着你,一开口便是“别再刷了,等你好久了!”,此类在网络占比极高,除了贩卖色相,毫无意义,读者付了流量钱,戕害了自身灵魂。


七曰“黑话烂梗”成风,粗言俗语流行。弄一些网络黑话代替语言交流。一是大大矮化了青少年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大污染了社会的语言环境。诸如“这都不会,你个老六!”老六是啥?一般人不懂。二是以娱乐的名义,把孩子们好奇心的表达引向一条歪路邪路。把成长期的孩子塑造成不走正路走邪路的“烂仔”和浑不吝的街头小混混。


八曰生造颠覆中国汉语文明的网言网语,正规语言不去好好说,偏偏说些谁也不懂的网络呓语。诸如“深情”不叫深情叫“舔狗”、“忽悠”不叫忽悠叫“PUA”、被异性吸引了叫做被“硬控”了、洋气不叫洋气叫citycity、“坑蒙拐骗”叫做“割韭菜”、“吹牛皮”叫做“口嗨”、喝酒就说今天喝了八加一了吗?单位发了“钱”不说钱要说“米”。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可以说简直到了可以出一本网语词典的程度了。这些话不仅家长不懂,很多时候学校老师也不懂。在学校不会说这些话就是死脑筋不赶趟。这些被称为网言网语的“烂梗”,不仅内容污浊,而且往往散发着腐朽的恶臭。孩子如果用这些语言写高考作文,相信阅卷老师肯定给个最低分,甚至给个零分。还有用这样一些语言涉嫌侮辱他人谩骂他人的,这就牵涉一个道德问题。这些东西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人健康的灵魂,特别是影响孩子塑造一个美的心灵,还可以对中国语言造成极大损害。


以上诸类歪风邪风,不仅破坏了人们对网络的信任,也大大破坏了社会文明的建设。或许有人要问:这么散发着毒气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网络上,若深究原因,恐怕第一位的是网络平台,那么严格的审查制度,那么高端的审查设备,为何能让这样的一些精神鸦片泛滥成灾。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因为钱,这些东西能够带来流量,写手需要流量,那个开设平台的网站和公司,更需要流量,流量就是财富,就是金钱,于是上下合谋,便给了这些腐朽垃圾以可乘之机。说到底,一旦资本介入了文化,文化便可以具有毒品的功能。因此说到底,党中央提出网络“晴朗行动”,作为一个得民心的社会工程,治表尚需治本,严格约束管理那些动辄十亿百亿甚至上千亿的上市的网络大公司,他们是源头,凭着现代高科技,让他们在选稿用稿时保持一个不被金钱绑架的清醒头脑,是第一位的工作。因此,从源头抓起,比一般化教育群众,整治几个自媒体,删除几个违规账号,要更加有效和快捷。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