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李文幸|刀刃向内:青年干部作风建设的破局之道
点击:  作者:李文幸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10-10 11:04:56

 

 

当某地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因"脸难看、事难办"被群众拍摄上传网络,当某基层单位因"文山会海"导致惠民政策迟迟无法落地,这些真实案例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作风建设的现实困境。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政坛的生力军,其作风表现不仅关乎个人成长轨迹,更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作风建设攻坚战中,青年干部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完成从"被监督者""自我革新者"的角色蜕变。

 

一、作风之弊:藏在细节里的政治危机

 

在某省政务服务大厅的监控录像中,某青年干部将群众递来的材料随手扔在桌上,这个持续不到3秒的动作被定格为作风问题的典型案例。这种看似微小的行为失范,实则是政治意识淡薄的集中体现。当"差不多就行"成为工作口头禅,当"等靠要"思维取代主动作为,这些作风病灶正在侵蚀着政治生态的根基。

 

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更具迷惑性。某市推行的"工作留痕"制度,要求基层干部每日上传数十张工作照片,导致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摆拍造景。这种变味的考核机制,不仅消耗了行政资源,更让实干精神在"痕迹管理"中逐渐消解。青年干部若不能识别这些隐形陷阱,极易陷入"忙而无功"的怪圈。

 

官僚主义的年轻化趋势值得警惕。个别"90"干部刚走上领导岗位就摆出"官架子",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某街道办发生的"处长热线"事件,年轻干部以"不在职责范围"为由拒绝帮助群众,这种权力观的扭曲比老一辈官僚更令人痛心。作风问题从来不是年龄问题,而是政治本色的退化。

 

二、破局之道:在自我革命中重构作风基因

 

思想淬炼需要建立"政治体检"常态化机制。某地推出的"作风建设积分制",将政治理论学习、群众评价等指标量化考核,这种创新做法倒逼青年干部时刻保持政治清醒。通过建立"政治成长档案",记录每个关键节点的思想转变,让作风建设从"软约束"变为"硬指标"

 

实干能力的培养必须突破"舒适区"。浙江某县推行的"青年干部基层驻点制",要求新入职公务员必须在乡村振兴一线工作满两年。这种"接地气"的培养模式,让年轻干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锤炼本领。当青年干部能熟练调解邻里纠纷、规划产业项目时,官僚主义自然失去了生存土壤。

 

监督体系的创新需要运用科技赋能。深圳市开发的"作风评价云平台",实现群众扫码实时评价服务,评价数据直接关联干部考核。这种透明化的监督机制,让"微腐败""小毛病"无处遁形。当每个工作环节都处于"阳光监督"之下,作风建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三、永续之道: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生态

 

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决定改革成效。某省推行的"基层减负十条",明确规定文件字数、会议时长等量化指标,这种"精准手术"式的改革,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制度建设既要有"硬杠杠",也要留"弹性空间",避免陷入"一刀切"的治理困境。

 

文化浸润需要打造"作风建设共同体"。某单位创建的"青年干部作风沙龙",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形式,让作风建设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当良好的工作作风成为群体共识,个别干部的作风问题就会在组织压力下自动修正。这种文化自觉比任何制度都更具持久力。

 

时代赋予青年干部的不仅是权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处处都是检验作风的考场。当青年干部能把群众的一个微笑、一句感谢当作工作标尺,当"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深度融合,作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从外在要求到内在自觉的升华。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年干部的作风建设已超越个人修养范畴,成为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命题。这场自我革命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每个青年干部都能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修身律己,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对标找差,我们定能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这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这个时代赋予青年干部的历史使命。

 

(作者:李文幸,单位:肃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