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赵磊:人工智能到底讲不讲逻辑?
点击:  作者:赵磊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8-19 09:13:47

 

1.jpg

一、权威结论


AI到底讲不讲逻辑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题。


丁丁教授最近撰文


——我与北大计算机系1989年毕业生王培(目前是世界通用人工智能学会的唯一华人副会长)于两年前就达成了共识:大语言模型(LLMs)目前的研发思路是错的,我早已说过,第一流的人工智能专家王培教授也完全赞成我的朋友圈评论。我在这里稍许科普一次:这些LLMs的技术核心就是所谓预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它们必须训练自己能从优质(如辛顿所言优质诱致了失稳弊端)输入数据以足够高的准确率预测下一个数据token,这就是所谓统计预测,与逻辑毫无关系。[注1]


既然“第一流的人工智能专家王培教授也完全赞成我的朋友圈评论”, 那么断言AI的运思“与逻辑毫无关系”,这个结论相当的权威


然而,权威结论未必商榷


我不是AI业内人士对于汪教授的结论心存尊重的同时有如下困惑提出来请方家赐教


若有冒犯,伏请海涵。


二、规律路径


要搞清楚AI的运思讲不讲逻辑,首先就得搞清楚什么是逻辑


所谓逻辑,指的是人类思维应当遵循的规则或规律。汪丁丁这里说的逻辑,指的是形式逻辑。正如汪教授所言形式逻辑有三:同一律、矛盾律以及排中律。


逻辑思维的定律总是体现在逻辑思维过程中的。也就是说,人类的思维过程形式逻辑的三大定律是通过具体的推理过程得到贯彻的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在思维过程中,贯彻形式逻辑三推理过程如下路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具体和抽象,逻辑和历史。


这里,我以归纳和演绎为例


那么什么是归纳,什么是演绎


三、推理离不开逻辑


简单说,归纳和演绎是人类思维推理有人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溯因推理……等等


所谓归纳,就是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绎相对;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某个具体结论(跟归纳相对应


比如水果这个称谓,是人类通过观察大量的苹果、香蕉、梨子……等等具体的植物果实之后,归纳出来的一般范畴在归纳过程中,人类必须运用形式逻辑的律,否则就无法完成归纳过程。


再如“梨子是水果”这个结论,是人类从水果的一般规定中,演绎出来的具体结论。在演绎过程中,人类必须运用形式逻辑的律,否则就无法完成演绎过程。


我举一个例子为什么人类不会把哺乳动物归纳或演绎成水果?因为哺乳动物的特征与水果的特征不仅不一致(同一律),且互相矛盾(矛盾律)。


我要强调的是,归纳和演绎并不是与逻辑无关的两种思维过程,而贯彻了逻辑定律的两种推理方式。


很多人(比如汪丁丁教授)把归纳和演绎与形式逻辑割裂开来,窃以为这是对归纳和演绎的误读。


除非思维主体是精神病患者,除非你不进行归纳和演绎,但凡是正常的思维过程,其归纳和演绎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遵守形式逻辑的三大定律。


四、概率不讲逻辑吗?


以上讨论的是人类思维,现在回到人工智能上来。


虽然AI 的算法、算力和数据都是人类赋予的,但是AI的训练过程和运思过程,同样是AI观察大量数据的归纳以及演绎的过程,这个过程得出的判断,同样是AI遵循形式逻辑三大定律的结果。


我冒昧问一句如果不讲逻辑,AI的自我学习又从何说起如果不讲逻辑,AI的深度学习又何以可能呢?


我注意到,汪丁丁断言AI“与逻辑毫无关系”的理由,是AI的运思属于“统计预测”(注3)也就“统计预测”不讲逻辑。


“统计预测”真的不讲逻辑吗?


所谓“统计预测”,其实就是根据概率做出预测。概率,亦称“或然率”,它反映的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问题是,概率与形式逻辑之间着割不断的内在关系。说白了,概率本质上就是归纳法的运用,而归纳和演绎过程离不开形式逻辑的三大定律。


既然逻辑是关于思维的规律(形式逻辑的三大律就是思维规律的题中之义),那么但凡正常的思维——不论是人类的思维还是AI的思维概莫能外。


即便AI的思维是借助概率来完成的,得讲逻辑。


恕我直言,凭什么概率思维就可以不讲逻辑呢?


四、幻觉源于数据


或问:既然AI的运思过程中有逻辑,那么为什么AI会出现“幻觉”呢?


所谓AI的幻觉,指的是真实世界没有发生的事情,AI会凭空编造出来。人工智能专家将AI 的这种“编造能力,称之为“AI的幻觉”。


AI之所以产生幻觉汪丁丁教授归咎于没有逻辑:


——“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因为缺乏逻辑能力,它们无从推断任何命题是否符合逻辑,这是它们‘幻觉’的根源。”[注2]

在我看来,AI的幻觉并不在于AI不讲形式逻辑,而是在AI所观察的数据有很多并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


换言之,AI产生幻觉的根源并不是逻辑问题,而是数据问题。如果数据是虚假的,即使AI的逻辑再强大,也只能得出错误的结果。


倘若AI的幻觉真的根源于逻辑的缺乏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绝不是“AI的结论是否真实”,而是“AI的运思是否正常”了。


所以AI发展面临真正危机不是讲不讲逻辑的问题,而是数据的真假问题。


汪丁丁的警告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数据的真假问题汪丁丁


——“其次,也相当关键:这些大语言模型结束预训练之后,在回答用户提问时,不能到图书馆去读专业书籍(尽管有许多免费的电子版),它们只是在网上检索免费文章。谷歌研发的模型由于有谷歌电子图书馆的支持而占据优势。由于不能阅读专著,它们提供的医学建议,很大程度上来自药厂的商业炒作文章,当然也有公开发表的免费研究报告。我问它们,为何不能读我发表的讲义,它们回答:因为没有这样的指令(版权保护)。”[注3]

于是汪教授发出如下警告


——“未来二十年,资本的贪婪本性+AI对金钱的饥渴,让我有把握预言,人工智能将继续在目前的错误路线上演化。因此,我建议诸友努力积累自己的‘人类原创数据’并努力保护它们不被AI‘爬虫’盗取。坚持到2030年,那时,根据预测,50%以上的数据将由AI生成,所谓‘合成数据’。互联网于是死亡,人类的多数成员将不再相信‘合成数据’,他们只旁观AI在互联网上自说自话。……于是它们的幻觉将越来越多,以致最终不再被人类相信。[注4]


汪丁丁关于“它们的幻觉将越来越多,以致最终不再被人类相信”的警告值得人们重视。


如何让AI获得可靠且真实的数据和资料,已经成为事关人工智能发展前途的重大难题


形式逻辑的家


有人认为,自从创立了形式逻辑之后,人类才能正确地进行思维


对于这个说法,我有条件同意。


其实,不是因为人类总结出了形式逻辑,思维才得以存在;而是因为思维的存在,人类才总结出形式逻辑。


分析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边界就是思维的边界”。


句话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家一比。


在我看来,形式逻辑的边界就是归纳演绎的边界。


归纳和演绎形式逻辑的家。


、还有辩证逻辑


最后补充一点:思维过程中的逻辑,并非仅仅只有形式逻辑。正确的思维离不开辩证逻辑。


计算机和AI是否以及能否具有辩证逻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对此,我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何以实证以及《马克思的实证何以如此特别》等论文中,已经有过讨论(分别《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年第1期,以及《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年第7期


此处就不赘言


【注释】


[注1、2、3、4]:汪丁丁《关于目前流行的大语言模型的深层弊端》,载《新经济学家智库》2025年8月14日。

(作者系西南财经⼤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