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黄克诚最后十年的坚守与努力
点击:  作者:桃花舍主人    来源:红色文化网  发布时间:2025-08-18 13:11:56

 

 

《黄克诚在中央纪委》(王子君著,人民出版社,2019.7出版)这本书,主要讲述黄克诚从19771986,在中纪委常务书记任上的一些事迹,对其时若干个重大事件和某些著名政、军人物鲜为人知的言行有所披露,值得一读。

 

虽然,书中过于绘声绘色、如在现场般地描写了一些对话、高层会议场景乃至人物心理等细节,有点儿文学性,又没有提供相关资料出处,不能不令人产生疑虑。但好在,书中大部分事迹有其他资料为佐证,撇去那些文学性描写,仍然具备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从书中看到,黄克诚于1965年被分配下放到山西任副省长,但并无实际职权。197711月,他正式复出任中央军委顾问,197812月出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他逝于198612月,在人生最后的十年里,他以中纪委实际主持者的身份,凭借革命老资格、党内敢言敢为的威望,主要抓整顿党风工作,还参与了平反冤假错案、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清理审查等。

 

 

该书第四节铁面无私抓党风和第五节抓党风抓到了党中央主席头上中,讲了四件黄克诚查处高级干部的事例,耐人寻味:

 

一件是19801月,主持总参谋部工作的副总参谋长杨勇,花公款四百元请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和调来总参的张震这几位军队老干部吃饭,被人举报到中纪委,黄克诚下令调查处理。杨勇听说后埋怨黄克诚小题大做,被黄克诚狠狠了一顿,最终承认错误,作检讨,自己拿钱补偿饭费,还主动在总参系统发了通报。

 

另一件事是1980年夏天,中纪委接到一封告状信,揭发去年11月石油部渤海2钻井船翻沉,导致七十二人死亡,但石油部至今未向上级报告。中纪委查明情况后,通报批评石油部领导负有重大责任,国务院分管领导也有严重失职。结果,石油部长宋振明被解除职务,国务院主管石油工业的副总理康世恩被给予记大过处分。当时在最高层研究处理决定的会议上,黄克诚是始终坚持要给康世恩处分的人。康世恩被记大过,开了国务院副总理受处分的先河

 

第三件事,是在处理渤海2事故责任后不久,北京丰泽园饭庄厨师、全国劳动模范陈爱武,检举商业部部长王磊三年来几十次在丰泽园饭庄吃客饭,却只象征性地付一点儿钱,吃一顿客饭交的钱还不够买一碗汤。查明情况后,黄克诚主持中纪委发通报批评王磊、表扬陈爱武。随即,《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报道了陈爱武敢于向特权挑战的事迹,刊登了中纪委的有关通报。然而,此事在高级干部中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事后,一位担任中央高级职务的领导人对这样处理有些意见,认为对一位部长在饭庄吃饭的事情,全党发通报批评、《人民日报》进行报道,是小题大做,处理得过重、过分了,还批评《人民日报》乱点名批评领导干部。黄克诚知道后很不高兴,在列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时,……高声问:‘XX同志来了吗?’XX马上站起来说:黄老,我来了。黄克诚批评说:你现在官做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听说你对王磊这件事的处理耿耿于怀,是不是打在王磊身上、痛在你的心上呀?你是不是也像他那样请客吃饭少付钱呀?同志们想想,这种不正之风不这样剎,能刹住吗?现在,老百姓对领导干部搞特殊化的现象十分不满,不就是因为领导干部不自觉吗?难道就不能批评了,不能见报了?有什么不得了?……’……黄克诚的话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赞同。

 

第四件事,是上述三件事后不久,中纪委收到几封群众来信,信中反映时任党中央主席华国锋的三件事一是华国锋去江苏视察时,外出沿途搞戒严,影响交通,造成上班族迟到,引起群众不满;二是中共中央党校的教授反映,有人把华国锋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报告时坐的椅子送到了博物馆;三是山西群众反映,当地政府在给华国锋的交城老家修故居、建纪念馆。黄克诚认为这不是搞新的个人崇拜嘛,应该查!”他让纪委干部先给华国锋主席写封信,说明对群众反映的这三件事,中央纪委准备调查,请他对这三件事提出意见,并指示中纪委成立三个调查组准备分别调查。调查组出发前,华国锋给中央纪委回信说三件事已经做了处理:对第一件事,他亲自给江苏省委主要领导打了电话,批评他们这样做不对,今后不准那么做;对第二件事,他给中共中央党校打了招呼,让他们把椅子从博物馆撤掉了;对第三件事,他给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王谦说了,交城已经没有他的房子,正在修的是他哥哥的房子,请马上停工。黄克诚听了回信内容,脸上的表情欣慰至极

 

上述四件事儿,从书中的介绍来看,黄克诚在事件处理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的确体现出他的坚强党性和敢说敢为的坚定气魄,这与其他一些史料里记载的黄克诚的为人可以相互印证。

 

现在提到晚年的黄克诚,人们大都会想到他在198011月中纪委千人座谈会上所作的维护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讲话,但对他这次讲话的前因后果却知之不多。书中披露,这之前,黄克诚已经从某些复出老干部嘴里和四千高级干部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简报中了解到否毛言论甚嚣尘上,曾气愤地斥责有些高级干部完全忘记了党的历史,也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忘记了自己参加革命前,穷得连衣服都穿不上,是放下讨饭棍子参加革命的,忘记了没有毛主席,胜利能那么快吗?”斥责有些人受了点委屈,有怨气可以理解,但不能胡说八道,不能头脑发昏!”感到这是一股思潮,很危险,要警惕!”这时,李先念、徐向前、习仲勋三位老革命一起来找黄克诚,谈到对有些人攻击、歪曲毛主席,甚至叫嚣要彻底否定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忧虑,请求黄老,您该出来讲话了,因为您是挨整最厉害的,您讲最有力您是我们党难得的敢说真话的人,您的威望和影响无人能比您出来讲话,有利于澄清是非、扫清迷雾、统一全党的思想。于是,经过几天思考后,黄克诚在中纪委大会上讲了话。

 

书中披露,黄克诚讲话的开场白如下:

 

同志们,我身体不好,联系干部和群众也很少,本来不准备讲话的。但是,我是一个心里有话就要讲的人,现在,我有些要说的话,在今天的会议上向同志们讲一讲。我先讲讲对毛主席的态度问题。对毛主席的态度问题,我想了很久了,看起来与我们这次召开座谈会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但是我认为,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有责任讲一讲这个问题。我的这个讲话,有的同志听了可能不痛快,请他们谅解!”

 

黄克诚的讲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他的这个讲话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人表示支持,也有一些高级干部在背后恶语嘲骂他。

 

鲜为人知的是,黄克诚晚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表达,除了上述讲话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例如书中提到,1981年在审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修改稿)》后,黄克诚与中纪委第一副书记王鹤寿联名提出了六十二条修改意见,包括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片面、绝对地把经济当作中心任务,把政治放到从属的地位,是不妥的不能幻想有了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威胁只能来自资产阶级方面、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在认真吸取过去斗争过火的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在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必须防止被国内外的敌对力量所利用,进一步损害我们党和国家,涣散党和人民,等等。在1983年的整党中,黄克诚又提出:几年来党风不正,主要原因,就是手段太软,放松了必要的思想交锋和斗争,很多原则问题马马虎虎地放过去了。不能因为过去我们在斗争这个问题上犯过错误,有沉痛的教训,就放弃斗争这个武器,不能一提斗争就害怕。没有必要的斗争,党内的坏现象就克服不了在社会主义时期,如果不讲人的思想改造,单凭物质利益原则去搞建设,就会走偏方向。那种认为只要生产搞上去了、经济发展了,人的思想自然就改变了的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现在看来,黄克诚的上述看法虽然还有欠深刻之处,但也基本上抵达了问题的症结,是正确的。如果当年采纳了他的意见,参考他的意见制定政治、经济、文化方针,就不会发展到后来直至现在这样许多的严重问题。

 

书中还披露,由于黄克诚上述维护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讲话和对政治思想问题重要性的强调,历史上经常被批判为的他,却被某些高层领导人指责为。这让笔者想到,当时还有一些在历史上曾被当作的典型批判的人,例如邓力群、丁玲等,也被扣上的帽子进行政治攻击。而说黄克诚、邓力群、丁玲的人,很多正是以前批判他们的人。之所以这样,自然是因为黄克诚、邓力群、丁玲的共同点是都保持了社会主义的革命初心。

 

书中以不小的篇幅写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大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打击、迫害的干部复出并恢复了工作。这些同志绝大部分保持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认为,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了委屈,失去了很多,复出就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生活特殊,影响恶劣,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使干部特殊化一度成为突出的热点问题。刚刚复出的黄克诚从老部下、老战友、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中了解到不少类似问题,觉得兹事体大,便让秘书记下他的意见:中央军委:我是黄克诚。时下特权思想泛滥,很多人向权看,只顾考虑车子、房子、孩子的现象,是忘记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动摇、原则性差、纪律松弛的表现,发展下去很危险。因此,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纪委负责起草《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黄克诚直接领导了《规定》的具体起草与定稿工作,用心至诚。这个《规定》共有十项,每项都很具体,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7911月正式发布。

 

从那个《规定》的细致内容可知,当时黄克诚确实是用心至诚,做了最大努力。黄克诚在自己人生最后十年中的坚守和努力,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作者:桃花舍主人

来源:红色文化网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黄克诚最后十年的坚守与努力

    2025-08-18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