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周忠:警惕“精神跪族”对国家发展的危害
点击:  作者:周忠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8-14 07:19:13

 

1.jpg

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从经济腾飞到科技突破,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每一项成就都令世界瞩目。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仍有一小撮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戴着“批判”的面具,干着诋毁国家民族、抹黑体制的勾当。在涉及民族历史记忆的大是大非面前,双标嘴脸暴露无遗——对日本右翼否认侵华历史、染指钓鱼岛、干涉台湾问题等行径装聋作哑,却对《南京照相馆》《731》等反映历史真相的影片百般刁难、恶意攻击。它们扭曲的价值取向,毒害社会风气,危及国家安全,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公知群体的典型画像与思想病灶

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背叛。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哭墙前,在731部队遗址的陈列柜旁,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揪心的痛。然而,一些公知却对这段血泪史轻描淡写,甚至为侵略者洗地、开脱。湖北大学梁某某在课堂上公然美化日本侵华历史,将课堂变成了毒害学生的“精神殖民”温床。令人愤慨的是,北大某教授竟在公开场合宣称“愿为美国战死”,数典忘祖的言论,已经完全丧失了知识分子的底线和中国人的基本人性。

文化自卑者的跪姿。公知总是习惯性地跪着仰望西方,把欧美的一切都奉为圭臬。对中国的发展成就选择性失明,却对西方社会的种种弊病、甚至灭绝人性的行为视而不见。在高铁建设初期,胡某某、许某某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高铁注定失败",如今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4万公里,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名片,所谓“预言”成了最可笑的反面教材。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自卑,让他们永远直不起腰杆。

双标玩家的变脸术。在人权问题上,公知的表演堪称"变脸"绝活。他们对中国的人权进步闭口不谈,却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枪支暴力、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轻描淡写。在日本问题上更是赤裸裸的双标——对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的行为三缄其口,却对我国拍摄抗战影片指手画脚。这种“严于律中,宽以待日”的做派,活脱脱上演着一出现代版的“东郭先生”。

公知言论的社会危害性透视

消解历史记忆的“慢性毒药”。《南京照相馆》《731》等影片,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痛苦。公知们的诽谤和诋毁,无异于在民族伤口上撒盐。他们试图用所谓“理性”的外衣,包装其淡化历史罪行的真实目的。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当历史被解构,民族的脊梁就会被抽走。”这种精神上的“去势”,比肉体的伤害更为致命。

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高校课堂本应是传播真理的殿堂,却成为某些公知散布毒素的温床。利用青年学子辨别能力不足的特点,在课堂上兜售其扭曲的历史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如果他们的精神世界被这些“毒教师”污染,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将后继乏人。

公知现象滋生的土壤分析

发展落差留下的心理阴影。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这种落差在某些人心中留下了自卑的阴影。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这些人仍然沉浸在“西方万能”的迷思中不能自拔。

流量经济的畸形产物。在眼球经济时代,极端自私的公知们发现“唱衰中国”是快速走红的终南捷径。他们不惜以极端言论博出位,把爱国污名化为“民粹”。这种“黑红也是红”的投机心态,让公知言论越来越背离理性轨道。

西方渗透的“第五纵队”。大量证据表明,某些公知与境外势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接受西方基金会资助,以“学术交流”为名,行价值输出之实。这些人的真实角色,不过是西方对华意识形态战的马前卒。

构建思想防线的系统性对策

筑牢历史记忆的“钢铁长城”。要创新历史教育方式,让年轻人真正懂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深刻道理。支持更多像《南京照相馆》《731》这样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文艺作品,用艺术的力量唤醒民族记忆。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净化器”。要依法整治网络空间的乱象,对造谣生事、诋毁英烈和国家民族的犯罪行为坚决亮剑。主流媒体要创新传播方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正能量。

把好教育阵地的“方向盘”。教育领域要特别加强师德建设,对“毒教师”必须坚决清除。高校课堂应该成为传播真理的殿堂,而不是散布毒素的温床。

培育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方阵”。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像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袁隆平那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培养更多扎根人民、服务国家的学者,让他们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从高铁飞驰到北斗组网,从脱贫攻坚到抗击疫情,中国用实实在在的成就让各种唱衰论调不攻自破。那些至今还在跪着仰望西方的“精神侏儒”,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南京照相馆》《731》这些影片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警示未来——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注定没有未来。让我们以史为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筑牢思想防线,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