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李克勤|黄克诚:“离开了工农兵还谈得上什么人民呢?”45年过去,还说的通吗?
点击:  作者:李克勤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8-13 17:23:30

 

1.jpg 


【李克勤(jixuie)题记】


黄克诚同志的确对毛主席的思想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悟。他在1980年那篇著名的讲话里直接给出这样的说法——


现在有人在批判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的根本思想是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要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这与我们现在讲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实质上是一个意思。怎么能把这两个提法对立起来呢?离开了工农兵还谈得上什么人民呢?”


从1980年黄老说这个话至今,整整过了45年,他的说法,究竟是说得通呢,还是说不通。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的原话:


“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它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我们的文艺,应该为着上面说的四种人。我们要为这四种人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今天,坚持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的作家是不可能真正地为革命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他们的兴趣,主要是放在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面。而我们现在有一部分同志对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不能正确解决的关键,正在这里。

顺便说一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经典,是毛主席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里的内容,包括5月2日所作的“引言”,还有5月23日所作“结论”。这篇著作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




1980年毛主席说的工农兵以外的“第四种人”有多少?


就当时而言,“第四种人”已经是极少的了。


后来的情况怎样呢?


黄老在1980年强调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本思想是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似乎有先见之明,是不是?


请注意,这是在毛主席逝世以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黄老1980年的担忧是多余的么?


黄老尖锐指出:“......确有少数人打着思想解放的幌子,否定毛主席提出的文艺方针。这些人不愿为占我国人口80%的农民服务,不愿为广大的工人服务,也不为勤勉工作的广大知识分子服务,不为四化服务,而对香港、日本、美国的一些不大高明、甚至趣味低级的货色倾心向往。”


黄老那个时候说的这些现象,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黄老接着说:“我国正处于艰难地开创新路、建设四化的阶段,国家对外开放,向人民介绍外国,学人家的长处,应多介绍这些国家创业时期人民艰苦斗争的情况,多介绍世界上科学家献身事业、造福人类的事迹和精神。要注意现在有些青年人有一种只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物质享受,甚至迷恋一些连资本主义国家人民也认为腐朽无聊的东西的倾向。”


读这一段,自然会联想到毛主席《论十大关系》里的论断: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


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但是,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


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


毛主席这是在谈中国和外国关系时的论述。


黄老是开国大将,是毛主席麾下一员骁勇善战的武将,长期在毛泽东文化氛围里,他的个性与共产党人的共性,得到了比较好的融合,统一为一位成熟的,有着理论思维和理论勇气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质、风格。


可以说,黄老1980年的那个著名讲话,既是对毛主席思想的坚持,同时也有所发展。


经过了45年的实践,黄老的说法,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呢?


请看黄老直接提出的教育问题,至今依然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文艺创作和外国文艺作品的介绍拿什么样的精神食粮给中国人民?拿什么来培养我们的青年和少年?"


顺便介绍一下黄老那个著名讲话:

 

2.jpg

 

1980年底,我刚上大学不久,曾经亲耳听一位领导干部介绍黄克诚同志系统归纳毛主席丰功伟绩的一篇讲话。在我党历史上以敢于直言著称。黄克诚同志是坚持真理,对党忠诚的楷模。黄老的这篇讲话,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坚持毛泽东思想,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经典文章。他用回顾历史的方式,列举了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说明毛主席在党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黄老的语言风格独特,直言不讳,单刀直入,例如他的这个说法就十分独特,且完全说得通——


“如果有人硬要说任何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那就只能是对历史开玩笑!”


黄老的意思很明显,评价毛主席不能对历史开玩笑,那是十分危险的。也就是说,要认真对历史负责,决不可用轻浮的态度对待历史。


【李克勤后记】


经过最近这些年的研究,我发现黄老在那篇讲话里提出的现实问题,也是有针对性的,45年过去了,不得不说黄老在近乎失明状态下,看到的现实问题,证明他具有非凡的洞察力。


黄老、邓老(邓力群)也是大公无私的——


黄老、邓老在生命最后阶段做的事情,概括起来讲就是为毛主席主持公道。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是必然的。

唯有亿万人民参加的社会实践,才有可能是讲究公道的实践——这样的实践才被称作检验真理的标准。

由少数人掌握话语权的所谓实践,是抽象的实践,是偶像化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如果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会是什么后果?

黄老、邓老看得比较清楚。

不得不明确说一下啊,实践是感性活动,社会实践是广大劳动人民波澜壮阔的感性活动,不参加这样的感性活动,或者对这样的感性活动没有感觉,就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对于革命的政党而言就是最大的危险。

而毛主席的论著之论,就是和劳动人民(工农兵)打成一片时,有感而发的议论。此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文化呼之欲出,道器变通。

毛主席一生最吸引人,最有魅力的想法说法做法,往往是和工农兵群众在一起时出现的,这是老人家在有了道器变通之根基后的道器变通之变,此乃道器变通之源,这就是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实践,我们突然顿悟了,毛主席的好学生,像黄老、邓老这样的人,还是有的,他们继承了毛主席所期待的那种无产阶级接班人的素质。


我们该怎么做呢?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