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国防军事 > 阅读信息
张文木|十多年前我关于中国式海权的论述与海军建设的建议(2014)
点击:  作者:张文木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8-09 16:21:23

 

1.jpg

 

【作者说明】“中国式海权”是我研究的重要领域,我在《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14)一书中提出并论述了中国海权的“中国个性”,2025年,我将海权的“中国个性”概括为“中国式海权”的概念并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并由《当代海军》杂志封面头条正式推出,这是海权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飞跃。今后“中国式海权”将是我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我在《论中国海权》一书中关于中国海权的“中国个性”的论述及对中国海军建设提出的建议,这些建议今天读起来仍令我心潮澎湃。


以下文字摘自张文木《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14年版,第7-8页。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中国目前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56.2%),其次是北非。 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已成为与世界发生广泛联系的国家,其海洋权益泛布于世界各大洋并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实现其海权的内部需求动力和外部压力也在增大。这是中国海权与世界其他国家海权实践的共性方面。


但是,中国海权不可能不具有中国的个性。那么,中国海权个性特征何在?


第一,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相一致。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尚未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而这些尚未统一的地区又多集中在东部中国海区。这些地区既是中国领土,又是在实现中国海权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支点。比如,台湾及其周围属于中国的岛屿,既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又是中国东部地区经济黄金地带的前锋拱卫;南沙群岛,则是护卫中国在马六甲海峡通行自由权利的最前沿的基地。实现中国对台湾、南沙的主权,既是中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又是实现中国海权的关键步骤。实现国家统一进程与实现国家海权进程的统一,既是中国海权的特点,也是中国海权的优点,它决定了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海权实践的正当性和正义性,它也排除了在相当时期内中国的海权实践转向海上霸权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认为中国为实现其海权利益而发展海军是“中国威胁”和认为中国不应当发展海军的看法,都是不对的、没有道理和不符合逻辑的。


第二,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于有限海权。与法国的情形相似,而与美英两国不同,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型的国家;英美两国属两洋夹护中的国家。这种地理特点迫使英美两国必须将实现海权和扩张海洋利益放在第一位,以至它们最终异化为世界性的海上霸权国家。中国地理上是一面环海、三面临陆的国家。由于三面陆上的安全压力使中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强大的陆军而非海军力量。同样,这种地缘政治的特点和上述中国海权的特点,又决定了即使中国拥有与英美国家同样的财力,中国的海权在实践中也不需要追求全球性的海上权力。20世纪末以来,中国东部面临的安全压力,特别是捍卫台湾、南沙地区中国主权的安全压力日益增大,而中国应付这些压力的手段恰在这一时期严重不足。正是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笔者才特别强调捍卫海权,特别呼吁全力发展中国海上军事力量。但这并不表明中国要走英美式的甚至是苏联式的无限海权和海上霸权的道路。中国海权应是有限海权,其特点是它基本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


第三,中国海上军事力量发展是远期战略的上述有限性与近期策略上的无限性的统一。中国人对海洋战略利益的认识是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开始的,而从经济全球化视角认识海权却是在中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进程中开始的。在古代世界,由于不具备远航动力技术,东部大海反倒成了保护中国东疆安全的自然屏障。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全面抗战初期的海上失败,也只是使中国人从“边防”的角度认识到海权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中国经济已深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对国际市场和资源产生了日益深厚的依存关系。鉴于此,中国不可能不需要发展出可以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海军力量,并随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大而扩展。这种扩展进程是无限的,但其性质却不出自卫的限度。


在与世界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的进程中,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产值增长最快的黄金地带。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霸权国家的矛盾,尤其是海上矛盾也在上升:为了堵截中国力量,特别是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向太平洋扩展,美国启动日本、台湾地区、菲律宾、澳大利亚一线的同盟关系,提升日本的军事作用和暗助台湾分离主义势力的扩大。在与台湾分裂势力的斗争和对日益严重的东部海上安全的关注中,中国意识到海军发展滞后情况如此严重以至不能保护中国最基本的海洋权利。这反倒诱发“台独”分子不断铤而走险,挑战中央政府的对台政策底线的企图。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出现的“台湾独立”恶果还会牵动从日本到东盟整个东亚政治的格局,使其对中国东部产生自然的钳合之势,并进一步对中国东南沿海各省产生无形的离心作用。这就是说,台湾问题的恶化将牵动中国现代化的全局,而要遏制“台独”势头的决定性力量就是中国的海洋战略力量即中国海军的快速崛起。中国海军是中国海洋战略力量的关键,鉴于此,集中一切力量快速推进中国的海军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弱势转化为局部地区的强势,并以此解决分布于中国海区的主权和海权问题,是21世纪初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台湾问题从相当的意义上说就是中国海军问题,而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海军问题实质上又是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要实现台湾连同其合理的现代文明成果完整平顺地回到祖国怀抱,非海军大规模地扩展则不可能。

 

2.jpg

3.jpg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张文木战略”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