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瞩目的“双普会”结束了。尽管没有达成“停火共识”,可和谈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宣布了很快就将进行第二次会晤。这基本上应验了会晤前美俄双方会“默契破局”的猜测。这可能预示着不管最终能否实现乌克兰停火,这场战争的局势或节奏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也预示着美国的国家战略的重大变化。
新浪网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取得了巨大进展,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致,遗留待解的问题很少,但其中一个问题很重要,双方并未达成任何协议。
特朗普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巨大进展。二是遗留待解的问题很少。三是并没达成任何协议。
取得巨大进展。表明这一次会晤是成功的。表明了双方停火和修复关系的愿望一致,或者说是进展顺利。
遗留待解的问题很少。一方面是说明分歧在明显地减少;另一方面表明了双方确实不单纯的是在谈乌克兰停火,而是重点谈了“修复关系”或“未来合作”的问题。
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没有谈妥乌克兰停火协议;二是没有谈妥修复关系的协议。
这里关键不是有没有达成协议或达成共识,而在于这一次会晤停火与修复关系两大主题并立。甚至有可能是借停火谈判来推动修复美俄关系。
一次匆忙促成的“双普会”要想谈妥所有协议,这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也正是一次匆忙的会晤,竟然能够取得“巨大进展”,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双方的意愿趋于一致。也可以说是有了更多的“默契”。否则在泽连斯基高唱反调和欧洲国家提出“五点要求”的情况之下,最多也就是一个“富有建设性”而已。
这样的结果多少还是有些出人意料之外。因为前一秒特朗普还在威胁要制裁,下一刻就取得“巨大进展”,如果不是双方有“默契”也真的很难。
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普京迫于压力而向特朗普妥协。这应当是“双向奔赴”。
会晤并非单纯地谈乌克兰停火,而是与修复关系或合作并重,这是俄方在会晤之前强调的重点之一。
另外,从这一次双方的会晤阵容来看,更像是一个最高级别的美俄“战略磋商对话”。
美方出席的有,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财政部部长贝森特、乌克兰事务特使维特科夫等。
普京带去的有,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总统外交政策助理乌沙科夫、俄罗斯财政部长西鲁阿诺夫、负责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俄方代表团还包括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德米特里耶夫,以及俄驻美大使达尔奇耶夫等官员。
即使是双方的战略磋商谈判,这样的阵容都显得过于“强大”了。从双方的阵容来看,甚至可以说乌克兰停火只是一个副议题。
如此来看,乌克兰停火与否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甚至可以说修复关系都不是主要目标。这等于是双方重新调整或构建新的关系和合作重构国际秩序了。
因此,乌克兰是否停火恐怕已经不再是特朗普关注的焦点,或者说停火与否已经不重要了。这显然是特朗普重塑国际秩序战略的重要一环。
从这一次“双普会”临时或突然改在了美国的阿拉斯加来看,这应当是特朗普下决心推动新战略的开始。
最后时刻促成这一次“双普会”的,是特朗普的“中东特使”先出的面,可会晤时出现的却是“乌克兰事务特使”。这也表明原本确实是定在了中东,而随后又临时改变成了在阿拉斯加。所以中东特使也就没有必要再露面了。
从美方的接待安排来看,可以说是规格相当之高,也可以说是刻意在体现“双普友谊”。
美国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这已经是少有的了。而邀请普京与之共乘专车,以及在机场见面时的亲热表现。这都是意在营造一种“私人友谊”的气氛。这显然是特朗普刻意地在对外释放一种信息。
而原本的一对一“私下会晤”突然改成了三对三会晤,这恰恰说明了二人已经用不着私下里沟通了。也就是在“大方向”上已经取得了一致。
而对于在阿拉斯加这个曾经的俄罗斯土地上进行会晤,显然也是有用意的。一方面应当是对普京的一种安全承诺;另一方面似乎也是在有意地传递某种信息。
当然,选择在这一敏感的地点,也可能是普京的主意。对此,俄总统普京会晤后在联合记者会上对外表示:虽然美国和俄罗斯“被海洋隔开”,但两国“是近邻”,他说:“我们只相隔4公里。我们是近邻,这是事实。”
普京接着谈到阿拉斯加历史,也谈到州内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他对记者说:“我相信这种遗产将帮助我们重建并促进互利平等的关系。”
在这里,普京就已经说得很明确了,就是“重建并促进互利平等的关系”。
据透露出来的消息,美方可能会部分解除对俄的制裁。三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美国已就阿拉斯加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采用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一事展开内部讨论。当然还会谈到其他的商业合作问题。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在“双普会”前几天,美国海岸警卫队在例行巡逻中意外发现,五艘悬挂中国国旗的大型破冰船正航行于阿拉斯加附近的北冰洋水域,且最近的仅距美国本土海岸线不到150海里。海岸警卫队在官方声明中特别强调,这是该海域首次出现如此规模的中国破冰船队。
不管怎样,俄美也确实谈到了“破冰”开发与合作的问题。而特朗普要誓要夺取格陵兰岛,也涉及的是北冰洋和北极的“争夺战”问题。
不管怎么说,特朗普突然在修复美俄关系上发力,这很大程度上表明了,特朗普还是希望能够将“反向尼克松战略”推向落实。
当然,美俄关系的重建,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俄就会选择牺牲中俄合作关系。要不然普京也不会在决定赴阿拉斯加之约后,第一时间与中国通话通报相关情况了。
然而,如此一来,却必然要牺牲乌克兰和欧洲的利益。在会晤后的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表示:他稍晚会致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北约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他认为合适的人,通报会晤情况。
这显然是话里有话。一些特朗普“认为合适的人”,这等于是间接地对欧洲主要大国的领导人表示不满,至少是不尊重。说明此前欧洲一些国家领导人给他提出的“五点要求”令他很反感。也表明他不会满足这些要求。这美俄关系重建也好,世界秩序重构也罢,恐怕根本不会考虑欧洲人的想法和利益。
而在飞往阿拉斯加出席美俄峰会途中,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说:他不会代表乌克兰进行谈判,并将让基辅自行决定是否与俄罗斯进行领土交换。
“将让基辅自行决定是否与俄罗斯进行领土交换”。这等于承认或接受俄罗斯的“领土要求”。如果他认可了“领土主权”问题,而乌克兰方面不认,这无法实现停火的责任可就完全在乌方一边了。
如果因为乌克兰不承认这一事实而无法实现停火,那特朗普就等于是白忙活了,自然地也就不会再向乌提供军援支持了,更谈不上对俄制裁了。
这实际上就是在迫使泽连斯基接受“土地换和平”了。也是在逼迫欧洲国家接受。否则乌克兰这个烂摊子也就抛给欧洲了。
总之,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特朗普显然是与普京达成了某种“默契”。而特朗普目前既志不在停火,也不满足于修复美俄关系。而是欲借机重建美俄新战略关系,以便于与中国展开激烈的“大国竞争”。特朗普依然还是要推动“反向尼克松战略”。在牺牲乌克兰和欧洲利益的同时,争取扭转与中国的大国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转编自“动态大参考”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