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从年画到心间:跨越世纪的毛主席情结

记得七岁那年,新贴的年画里,老人身着笔挺的灰色中山装,面容饱满而和蔼,眼角微微上扬的眼睛里带着温暖又坚定的笑意,仿佛正深情注视着家里的土炕和桌上的粗瓷碗。

没有他,就没有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为什么说童言无忌呢,有时候孩子的一个问题能把你噎死。周五晚我们一家人回看了九三大阅兵。虽然是回看,但孩子们依然激动不已、尖叫连连。

李克勤|在他教导下好人好事最大化,汉奸活动最小化

私有制环境下,也会出现英雄人物,但那是个体英雄,绝对不可能出现毛主席时代那样英雄辈出的景象。私有制下,人与人之间是竞争关系,处在零和博弈状态。

林爱玥:“毛主席万岁”永远不会过时!

之前,一位失忆的老太太迷路找不到家也不让别人送她,情急之下,警察说“毛主席的话你听不听”,在听到毛主席的名字后,老人的眼睛瞬间亮了。

陆章流:千古一师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领路人,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全世界受压迫剥削的人民反霸权主义和法西斯的先驱。

魏岳江|我的童年:戴毛主席像章唱毛主席歌读毛主席语录听喇叭

2025年9月9日,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敬爱领袖、我党我军我们国家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逝世49周年纪念日。

张显龙:怀念毛主席 ——从北大毛泽东管理思想高级研究班看红色管理的时代价值

北大“毛管班”的设立,正是对这一思想体系进行深入挖掘与当代阐释的关键举措,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是红色管理智慧在新时代的回响与弘扬。

陈龙: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战略预见

在敌尚能利用其强,我之抗战尚未给他以基本削弱之前,在我之有利因素达到足以停止敌之进攻及准备我之反攻的程度之前,“这一切,又规定了战争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

曹应旺|毛泽东:“我历来是当教员的”

毛泽东在77岁生日的前8天,同老朋友埃德加·斯诺有一次纵论天下、推心置腹的谈话,既谈了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也谈了对世界形势的看法,还回顾了自己的经历。

夏斐君:他走了,我们就是他!9月9日,一起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

未来决定于,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毛泽东。读懂了毛泽东,就读懂了中国历史、读懂了西方列强的称霸史。读懂了这些,就知道出路在哪里。

今天,一起缅怀毛主席!

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求学还是革命,即使最艰难、最艰苦、最黑暗的时期,在面临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危急关口,他都能够自信豪迈,绝无消沉、绝无萎靡。

子珩墨|“领袖的钢铁”与“人民的江山” : 从“东风”的雷鸣,看毛泽东思想的 万世之功

“钢铁的领袖”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是,“领袖的钢铁”却依然,并且将永远地守护着我们这片英雄的土地和人民。

倪德刚:日本投降前五天,毛泽东做五大布局改写中国命运!

毛泽东1945年6月在给王震南下部队电报中,估计日本失败尚有一年半。1945年8月4日,毛泽东在给李先念的电报中,预计日本投降尚需一年。

48年了,该还人民真相!他从毛手里接过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一个在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封锁下,经济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比世界所有国情相起点相似,经济近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国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的中国;

欧阳恩良:毛泽东同志与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锤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毛泽东同志亲手缔造的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革命性锻造中不断走向成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赵志超: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的乡愁与家国情怀

毛泽东的乡愁,是一种深沉而伟大的情感。它承载着他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这种乡愁,跨越了时空的界限。

孟彦|九月的追思

我仿佛看见您嘴角微扬。您最明白“弱国无外交”的真理,最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深意。当年您力排众议搞两弹一星,在戈壁滩上点燃中国星火时,不就是等待着这样一天吗?

明德先生 | 九月九日,再忆润公:“不必时时怀念我,我走后,你们就是我!”

2020年10月4日,我到了韶山。受网友的委托,以“教员的学生”之名,向他敬献了花篮。晚上写了一首《沁园春·惟楚有才》,以寄哀思。

9月9日,毛主席逝世49周年!我们永远怀念

9月9日是应该被铭记和纪念的日子,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离开我们的日子,四十九年前的今天,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不曾忘,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主席画的画,见过吗?

毛主席对斯诺说:“我尤其讨厌一门静物写生必修课。我认为这门课极端无聊。我往往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教室。

百年圆梦:又到9月9日,有哪些外国政要来华祭拜过毛主席?

又到9月9日,毛主席虽然离开我们已经近半个世纪了,但他的思想和身影在人民心中却从未远去。相反,人民的心和毛主席却贴得越来越近。

姚有志:东方升起一轮红日——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当这首民谣在古老的黄土高原传唱之际,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已经初步认识到毛泽东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1949年12月,毛主席首次出访苏联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点,毛主席的专列抵达莫斯科北站,即雅罗斯拉夫车站。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军元帅布尔加宁在车站迎接毛主席。

毛泽东|老百姓可以骂我们,我们却不能骂他们

我们开这个大会,有许多同志,还有张先生及蒙古同志,我们大家要吃团结饭,不要吃磨擦饭。磨擦要同日本帝国主义磨擦,将他磨入海中去,不要在自己内窝子磨擦。

王忠新:在文化中仰望——祭奠毛主席逝世49周年

您随便竖起一个小指,都是令人仰望的高山,您任何一个文化成就,都是无法复制的奇观。您是多重文化的巨擘,烟云环绕中风光无限,您是中华文化的江海,滋养伟大民族的未来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