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美国困局警示:5%握90%财富的世界里,阶层流动为何失灵?
点击:  作者: 前HR本人    来源:前HR随笔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10-03 10:11:11

 

 

美国困局警示:5%90%财富的世界里,阶层流动为何失灵?共同富裕破除阶层固化和社会流动的必由之路。

 

国庆假期,对国家的发展还是非常满足的,到处都是汽车,人满为患,得表扬一下我们的普遍生活水平,这点比美国好太多。

 

近日黄奇帆在一个论坛发言曾明确指出:没有共同富裕,社会就会出现两极分化、阶层固化。这一论断很好点破了财富分配与社会活力的深层关联。当美国5%的人掌握90%的财富,绝大多数人被医疗账单、房地产税与教育贷款压得喘不过气时,即便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其社会依然深陷治安混乱与阶层固化的泥潭。这恰恰印证了:共同富裕绝非道德愿景,而是维系社会流动性的核心支柱。

 

首先必须搞好公有教育,这是筑牢阶层流动的基石,也是最关键一环。

 

教育是打破出身桎梏的关键通道,而公有教育的主导地位则是机会公平的根本保障。美国的教训尤为深刻,其公立学校质量与社区经济水平深度绑定,穷人聚居区的学校资源匮乏、评分低下,富家子弟却能通过私立教育与人脉资源抢占名校名额,形成起跑即分层的固化格局。即便少数寒门学子艰难突围,也要付出情感割裂与身份认同的沉重代价。

 

中国的优势正在于以公有教育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从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到高校专项计划的精准实施,政策设计始终致力于让才华而非家境成为升学的核心标准。这种制度安排打破了教育资源世袭的怪圈,让每个孩子都能凭借努力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为社会注入持续的活力。

 

实际上,被公知吐槽厉害的中国教育,现在被西方社会羡慕得不得了,因为中国实现了对普通人的孩子进行精英教育。

 

其次是住房保障,一定要守住民生底线的防线,不要流浪汉到处是。

 

房地产持有环节的税收政策,直接关系到底层群体的生存根基与阶层稳定性。在美国,高额房地产税成为压垮低收入群体的重负,部分穷人因无力缴税而失去住所、流落街头,彻底丧失阶层跃升的可能。这种以税驱贫的现象,本质上是财富分配失衡在住房领域的极端表现。

 

黄奇帆曾提及,中国的房地产税设计需注重基数起点的合理性。住房制度的核心应是保障民生而非加剧分化。避免因税收政策导致的居住权丧失,才能让底层群体保留基本生活尊严与发展底气,为社会稳定筑牢底线。

 

再次,充分就业非常重要,这是夯实共同富裕的底座。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阶层流动的物质基础。当底层百姓无法获得稳定收入,连衣食无忧都成为奢望时,向上流动便无从谈起。美国底层群体面临的不仅是低薪困境,更有就业机会的结构性缺失,导致贫困在代际间传递,形成穷人恒穷的固化循环。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协同推进。充分就业既是做大蛋糕的重要途径,也是分好蛋糕的具体体现。通过产业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借助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群体就业渠道,才能让劳动者凭借劳动获得体面收入,为阶层流动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这点,实际上我们做得比美国好很多;美国人更多是发粮食劵等办法解决温饱,但是对就业扶贫没有动作。

 

最后,创新发展是激活代际更替的核心动能。

 

创新是打破阶层固化的破壁器,唯有持续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才能为新一代人创造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数智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质生产力要素正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打破传统生产要素对阶层的束缚。这种创新驱动的发展范式,让每个时代都能涌现白手起家的奋斗者,避免阶层结构的僵化。

 

美国硅谷的发展历程曾印证创新对阶层流动的推动作用,但当财富过度集中阻碍创新资源共享时,其活力也随之衰减。中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既通过数字技术弥合城乡发展差距,又以新兴产业创造大量新岗位,让年轻人无需依附既得利益群体就能实现价值突破,为阶层流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家开玩笑说让老登企业边缘化,就是这类意思。

 

阶层固化的本质是机会分配的失衡,而共同富裕的核心正是重构公平的发展生态。唯有坚守共同富裕的方向,才能让社会始终保持代有新人出的活力,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作者:前HR本人;来源:前HR随笔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