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毛主席出访苏联,前后共89天,这是主席第一次出国。
1
抵达莫斯科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点,毛主席的专列抵达莫斯科北站,即雅罗斯拉夫车站。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军元帅布尔加宁在车站迎接毛主席。
苏方虽然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但因天冷一切从简,只有一个仪仗队的迎接礼,毛主席只须绕行一趟,无须答礼,也无须发表谈话。
随后,毛主席前往姐妹河斯大林的第二别墅下榻。这是斯大林在卫国战争期间的住所,有一个很大的地下指挥部,毛主席、叶子龙、师哲住在第一层,陈伯达、汪东兴住在第二层。
2
抵达当日即会见
1949年12月16日当天,下午6点,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小会客厅会见毛主席。斯大林与苏共政治局全体委员,以及外长维辛斯基,站成一排迎接毛主席的到来。
寒暄
斯大林握着毛泽东的手说:你很年青,红光满面,容光焕发,很了不起!
斯大林把自己的同僚一一介绍给了毛泽东。大家围站在大厅里,相互问好,互表祝愿,气氛热烈。
斯大林说:你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祝贺你们前进!
毛泽东说: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
主席未讲完,斯大林插话: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
随后,双方的谈话海阔天空,从军事谈到经济、粮食、土改以及群众工作等。谈话历时两个多小时,苏方只有斯大林一人说话,其他人都未插话。
会谈即博弈
斯大林再三问毛泽东: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我们这次应该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或愿望?
斯大林在揣摩我们。
毛主席表示:这次来,一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二是看一看苏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想看一看。
斯大林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
1949年7月份,斯大林和刘少奇谈话时已表示要等毛泽东到苏联后签订一个条约。但是,斯大林不愿意先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免日后有人说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也可能是,过去斯大林对中国革命出了不正确的主意,有不妥当的做法,因此这次表现得很谨慎。
毛主席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斯大林仍然在婉转地继续询问。
可毛主席不肯明说。
主席对斯大林说:我想叫周恩来总理来一趟。
斯大林惊讶,反问: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还叫他来,他来干什么?
斯大林在追根寻底,但毛主席没有再回答。
斯大林和毛主席都没有猜透对方的心理和意图。斯大林想亲自谈,但毛泽东却要把周恩来请到莫斯科来完成这项任务。斯大林不能理解,为什么毛泽东不愿意签署这样的条约。
双方首次会谈就产生了隔阂。
3
斯大林让步
两位伟大人物都在按着自己的思路思考。
继续探测对方
斯大林派莫洛托夫、罗申到毛主席这里来访问交谈,想摸清毛主席内心的想法和愿望。
斯大林也亲自给毛主席打电话,询问主席的愿望或想法,双方应进一步做些什么,是否有新的考虑。
柯瓦廖夫和使馆参赞、中文翻译费德林是陪我国代表团一起来莫斯科的,他们有时来看看主席。有一次他们来交谈时,毛主席对柯瓦廖夫发了一通著名的脾气:
你们把我叫到莫斯科来,什么事也不办,我是干什么来的?难道我来这里就是为天天吃饭、拉屎、睡觉吗?
他们走后,毛主席情绪却很好,高兴地说,如此教训一番柯瓦廖夫,其目的是为了使他向斯大林反映我们的不满。
外力也有作用。凑巧英国人造谣说,斯大林把毛泽东软禁起来了。
毛主席访问苏联十几天来,竟没有消息报道会晤进展,这当然要引起种种猜测。
以答记者问打开局面
王稼祥足智多谋。他提出以毛主席答塔斯社记者问的形式,在报上公布主席到苏联的目的。
1950年1月2日,主席的《答记者问》见报:
“
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些问题当中,首先是现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题,贵我两国贸易和贸易协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我还打算访问苏联的几个地方和城市,以便更加了解苏维埃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
”
斯大林不再坚持原有的想法,同意周恩来到莫斯科来。
主席的三个方案
1950年1月2日晚8点,莫洛托夫、米高扬到别墅来和毛主席谈话,询问主席对签订中苏友好条约等事的意见。
毛主席讲了三个方案:
(甲)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
(乙)两国通讯社发一简单公报,说明两国当局对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交换了意见。
(丙)发一个声明,讲两国关系的要点。
主席说,如果按乙、丙两个方案做的话,则周恩来可以不来。
莫洛托夫说:甲办法好,周恩来可以来。
毛主席当即说:我的电报1月3日到北京,恩来准备五天,1月9日从北京动身,坐火车11天,1月19日到莫斯科,1月20日至月底约十天时间谈判及签订各项条约,2月初我和周恩来一道回国。
莫洛托夫走后,毛主席于晚11时致电中共中央:
“
最近两日这里的工作有一个重要发展。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来同志来莫斯科,并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贷款、通商、民航等项决定。
”
4
斯大林70大寿
给斯大林祝寿是本次出访的一个重要议题。
1949年12月21日,斯大林70大寿,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庆祝大会。斯大林和各兄弟党的代表都在主席台就座。
毛主席挨着斯大林和匈牙利的拉科西。
毛主席的祝词是费德林代读的,高度评价了斯大林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
斯大林一再侧过脸来同毛主席说话。但无论斯大林和拉科西怎样搭讪,都未激起毛主席的一丝微笑。主席一直沉默寡言,庄严静思。
庆祝大会以后是宴会,并观看文艺演出。斯大林和毛主席坐在一个包厢,这是旧沙皇的专用包厢。
演出结束后,观众全都回过头来欢呼斯大林!毛主席也举手向群众致意,并呼口号:斯大林万岁!光荣归于斯大林!全场口号声、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持续了好几分钟。
5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
周总理到来
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
周总理抵达新西比尔斯克后,即给毛泽东打来了电话。但谈了一会儿,因传音不良,听不清楚,于是决定等周恩来到斯维德洛夫斯克再通话。
这次,毛主席同周总理在电话里谈了一个多小时。毛主席把自己的活动、愿望以及将要签订的条约内容都讲了,也征求了周总理的意见。
王稼祥到200公里以外的雅罗斯拉夫尔去迎接周总理一行。
1950年1月20日,周总理到达莫斯科。车站也有仪仗队迎接,比迎接毛主席的礼仪规模小些。
周总理在车站发表演说:我这次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来到莫斯科,参加关于巩固中苏两大国邦交的会商。
会谈
1950年1月22日,到达莫斯科的第三天,周总理便随毛泽东与斯大林举行会谈。维辛斯基、李富春、王稼祥等也在座。
毛泽东首先发言,阐述了在新情况下中苏两国的合作关系应以条约形式固定下来的意见。
毛主席认为,条约的内容应是密切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的合作,以共同制止日本帝国主义再起,及日本或与日本勾结的其他国家的重新侵略。
斯大林同意这一意见,并谈了中长路问题、旅大问题、贸易及贸易协定问题、借款问题、民航合作问题等。
毛主席提议中长路、旅顺、大连三个问题写在一个协定中。
旅顺、大连、中长路
斯大林说:中苏条约应是一个新的条约,对雅尔塔协定可以不管它。旅顺口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个是限定归还,在对日和约缔结后撤兵;一个是现在撤兵,但过去的条约形式暂不变更。
对于旅顺口,毛主席同意用前一个办法。
大连的问题,斯大林说,可由中国自己处理。
关于中长路,我方只提出了缩短年限,以及将资本比例由现在的中苏各占一半改为51:49,由中方任局长等三项意见。
苏方同意缩短年限,但不同意改变资本比例,仍主资本各半,并提出双方人员定期轮换,轮流担任正副局长。
关于贸易问题,毛主席说,我们准备的出入口货单,并不十分准确,因此与贸易有关的问题只能作出大概的规定。
不愉快的干涉内政
斯大林突然提出,不允许第三国居民进入和在中国东北、新疆地区居留的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突然,谈话开始冷场。
周总理反问道:东北住有很多朝鲜民族的居民,他们算不算第三国公民?更不用说外来的蒙古人了。
斯大林一时哑口无言。
后来,我们知道他们的本意是禁止美、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人进入东北活动。
可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不愉快的气氛,苏联干涉了我国的内政。
大国沙文主义
关于聘请苏联专家的问题,斯大林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条件。这些条件既不符合中苏友好的原则,又带有明显的不平等。斯大林采取了西方国家在对外援助方面所执的态度,表现出了大国沙文主义。
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还表现在于1950年3月27日中苏两国签订的《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协定》、《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协定》中和两国互设领事馆等问题上。
斯大林去世后,1954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时,即取消了四个中苏合股的公司。
互设领事馆
谈判中,苏方提出在我国的哈尔滨、沈阳、大连、上海、广州等地设立领事馆。中国相应地在苏联的海参崴、伯力、赤塔等地设立领事馆。
在西部地区,苏方在我国的乌鲁木齐、伊宁、喀什设领事馆。中国相应地在苏联的塔什干、阿拉木图、斋桑设立领事馆。
不过,双方的实际做法有很大的差距。苏联非常积极地按协定设立了他们的领事馆,并立即开展了活动。
而我们除了在赤塔、海参崴两处勉强设立了领事馆外,在其他几个地方根本没有设领事馆。
后续谈判
在1950年1月22日的会谈中,双方决定委托周恩来与米高扬、维辛斯基进行具体会谈。
后来我方加入了王稼祥、李富春,苏方加入了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罗申。
在协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周总理强调:友好同盟的具体内容自然就包括互助合作在内了,而后者也应该是条约的具体内容。
先是苏方按周总理说的基本思想和大体内容写了一个草案给我方,但我方不满意。
毛主席说:我们自己重搞一个吧。
于是,周总理花了两天多时间草拟了条约文本,译成俄文交给了苏方修改。苏方并没有改动多少,直接表示满意。
外蒙古
在条约和协定的谈判过程中,双方共同发表了一个公告。
《公告》指出:1945年8月14日中苏签订的条约、协定均失去效力。双方政府确认蒙古人民共和国之独立地位,已因其1945年的公民投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与其建立外交关系而获得了充分保证。
虽然在刘少奇访苏时就已表明,我们承认蒙古独立。但现在我们必须有个明确声明。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们曾宣布旧中国的一切国际协定、条约一概不予承认。而蒙古独立是国民党经手办的。民主人士提出来,既然国民党签订的一切国际协定、条约都不予承认,那蒙古独立的问题,你们承认不承认?
因此,我们必须表明态度。而这是斯大林想要的。
斯大林说:中国政府先发表声明,苏联政府支持中国的声明,蒙古政府也表个态。
年限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有效年限开始谈定是20年,不知后来怎么变成了30年。
实际上没有人看重这个年限。
在条约和协定文本准备期间,毛主席、周总理去参观了飞机工厂、汽车工厂、集体农场,并看望了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我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全体人员。
6
签约,斯大林举行招待会
中苏友好条约签字仪式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毛主席、周总理和斯大林、马林柯夫、贝利亚、维辛斯基等聚集在斯大林办公室旁的一间客厅里。代表团其余的人都在另一间客厅。
签字仪式,中国方面出席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陈伯达、王稼祥、赛福鼎。
苏联方面出席的有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马林柯夫、米高扬、维辛斯基、赫鲁晓夫、贝利亚、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葛罗米柯、罗申等。
代表双方签字的是周恩来、维辛斯基。
毛泽东、斯大林站在最中间。斯大林的身材比毛泽东略低,在记者给他们拍照时,斯大林总要往前移动一两步,这样,在照片和影片上,他就不会显得比毛泽东矮,或许还要高些。
签字仪式结束后,斯大林举行招待宴会,中苏官员互相祝贺。斯大林同毛泽东坐在一起。
毛泽东对斯大林说:再过几个钟头,也就是今天傍晚,我们要举行答谢宴会,也是告别宴会。希望你,斯大林能莅临。我们希望你能出席一下,如果健康状况不允许,你可以随时提前退席,我们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合适。
斯大林回答说:我历来没有到克里姆林宫以外的地方出席过这样的宴会,而且已经成了惯例。对你们的邀请,我们在政治局会议已讨论了,决定破例接受你们的邀请,也就是允许我答应你们的邀请,出席你们举行的宴会。
毛主席再次说:如果身体不支,你可以随时提前退席。
斯大林说:不会的,既然来了,就要参加到底。
斯大林出席我方招待会
苏联礼节性宴会的时间一般都很短。中午12时过后,我代表团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王稼祥大使立即着手安排告别宴会。这次以王稼祥大使夫妇的名义举行的盛大鸡尾酒会,邀请了斯大林在内的500位客人,其中有苏联党政军领导人、各人民民主国家驻苏大使、苏联知名人士及各国记者。
我方租用了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米特勒保尔大旅社的第一层。
酒会预定晚9时举行。
会前,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夫妇、李富春亲自在门口迎接客人。此时,客人们谁也不知道斯大林将出席酒会。
晚9时许,斯大林率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到达门口。毛主席和斯大林握手后,便陪斯大林向餐厅的正席走去。
不仅外宾,就是苏联的许多高级干部也都没有在这么近的距离看过斯大林。客人们全惊呆了,接着便是热烈的掌声和斯大林万岁的欢呼声,直到毛泽东和斯大林穿过大厅就座后才停息。
毛泽东和斯大林成了大家一致注目的中心。
两位领袖及主要客人被安排在里间小厅里,与外厅隔着一排玻璃门。
外厅的人们不顾礼节纷纷向里间拥挤,连各国驻苏使节也坐不住了,无论是玻璃大门,还是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都阻止不住他们。眼看隔板、玻璃门快要挤碎了,周恩来见势不妙,索性让服务人员打开玻璃大门,将两厅合成一厅。
酒会继续进行。
周总理致祝酒词,费德林担任翻译。周总理临场未拿讲稿,2000字的祝酒词竟说得与原稿一字不差。
太厉害了!
不过,费德林是拿着周总理的俄文讲话稿翻译的。
一轮祝酒后,斯大林起立致词。斯大林讲话很轻松,没有讲稿,由师哲翻译。
毛泽东举杯祝斯大林健康,并祝中苏友好万岁!斯大林也数次举杯,祝毛泽东、周恩来健康。
宴会持续至午夜,尽欢而散。
作者:东南陈楠;来源:八达街行走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