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到今天,人口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
计划生育这个名词概念,是毛主席在1956年10月同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谈话时最先提出来的。伟人总是具有前瞻性的。
毛主席时代,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
比如上图展示的1974年南昌市计划生育宣传画“计划生育好处多”:左上图毛主席画像两边的对联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下面的画面中每个家庭的孩子数都是两个。
1971年,我国制定的“四五”计划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1973年12月,中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明确,计划生育提倡实行“晚、稀、少”政策。
晚是指结婚晚,男25周岁,女23周岁,城市可略高;稀是晚婚晚育间隔4年左右再生;少是最多生两个孩子。
把计划生育从倡导变为强制,“一对夫妇只生一个”,是从1980年才开始的。
1981年挂历宣传为四化建设只生一个孩子
1980后计划生育宣传板
从毛主席时代的“两个正好”,变成了1980后的“只生一个好”,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实践证明,是不可为继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生育后,全国出生人口在短暂两年有所回升后,继续进入下降通道:2016年1883万人,2017年1725万人,2018年1532万人,2019年1465万人,2020年1200万人。
2021年放开了三胎,但出生人口却继续呈现不可逆的加速下降趋势:2021年1062万人,2022年956万人,2023年902万人,2024年954万人。
从2022年开始,连续三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还不及1963年出生数3000万人的1/3。
三年困难时期的出生人口都远比这多:1960年1381万人,1961年1187万人,1962年2491万人。1963年迅速突破了3000万人,成为新中国出生人口的最高峰,相当于近几年年均出生人数的三倍。
这是那些年公平供应的结果。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粮食按照统一的定量标准公平供应,要饿都饿。
所以,尽管饿,但是还有精力能生孩子。
公平供应,心理平衡。虽然有点儿饿,但是还想生、也能生。
现在倒吃饱了,结果却生不出孩子了。既有不想生的因素,也有生不出的因素。也有人说,是转基因食品使人生育能力大为下降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圆,没有人是不行的。人少了也是不行的。
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萎缩,在许多县域,幼儿园开始关闭,小学一年级开始招不满生源。人口问题,未来将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最大瓶颈和障碍。
1980后计划生育宣传板
反思计生政策,只生一个好,如果说在人口几何级增长的特定历史时段有它的合理性,那么这个政策实行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放开二胎也有点太晚了。假如不要等到18大以后,提前10年在2005年就放开,效果恐怕会比现在好。
只生一个,实行了35年,已经形成了惯性。生不起养不起,成本费用高昂的现实,更是给这种惯性加上了重力和加速度。
要想扭转这种趋势,必须给出更大的反作用力。单靠育儿补贴和学龄前教育免费,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当年计生政策如果按照毛主席的设想,顶层设计为只生两个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会远比现在要好。
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而战略眼光,不是谁都能够有的。
王震说:毛主席至少比我们多看了50年。
现在看,何止是多看了50年?
来源:百年圆梦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