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封面
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于原创小说,电影上映后影响很大,至今依然是一代人的回忆。
1970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恢复工作,编辑谢永旺到济南组稿,李心田把《战斗的童年》给他看。虽然存在异议,最终出版社还是决定出版。谢永旺希望改个书名,李心田就提出改为“闪闪的红星”。1972年5月,小说正式出版。
小说一面世,立刻得到各方面的肯定。中央广播电台连续广播,全国18家出版社来要印书纸型,小说被译成英、日、法、越等多种文字。
故事发生地改在江西
小说《闪闪的红星》开头写道:
“一九三四年,我七岁。
我生长在江西的一个山村里,庄名叫柳溪。……”
《战斗的童年》人物的主要原型在鄂豫皖,而《闪闪的红星》故事发生地却改为在江西,为什么?
因为江西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更能具代表性。
大别山标志石
同名电影应时而生
1972年10月,国务院文化组在北京召开“拍摄革命样板戏影片座谈会”,接见时,江青做了长篇讲话。在谈到前几天刚刚看过的南斯拉夫电影《铁道儿童》时,她说:“你们要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服务,我向你们呼吁,给孩子们写些电影吧!”
会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人员抖擞精神,到处寻找故事片题材。就在此时,曾任《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摄制组组长兼摄影的张东凉,听到了中央广播电台连播的小说《闪闪的红星》,感觉不错,找来小说细读后,即向厂领导推荐:“这部小说基础很好,能不能上?”
八一厂决定拍摄,成立了两支队伍
创作组由陆柱国、王愿坚、王苹(一说王汝俊)、曹欣和陈亚丁组成,负责小说改编,并从南京军区借调李心田参加。以陆柱国初稿为底本,由王愿坚梳理定稿。
摄制组由李俊、李昂任导演,张东凉(中途调走)、蔡继渭任摄影。很快,他们就深入江西婺源体验生活,选定风景秀美、距离景德镇20多公里的鹅湖作为外景地。
婺源山村
之所以选择婺源,除了风景因素,还因为婺源也是革命老区,方志敏的红十军曾在这里建立红色政权。
当时的文艺创作强调“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所以,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创作过程就是不断深化认识、提高立意的过程。
电影海报
创作组的构思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初是遵循原著“想、盼、找”的思路,然后着眼于冬子“在红星下成长”,第三阶段着力表现“儿童团勇斗还乡团”,最后就扣住根据地的“得而复失”,把冬子的命运和路线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电影《闪闪的红星》剧照
事后,创作组、摄制组是这样总结的:
“冬子的童年,是英雄的童年,他不是在等待胜利中慢慢长大,而是在夺取胜利中迅速成长。因此,必须大大加强冬子为夺回红色江山而斗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强调了冬子的‘夺’,突出了他的斗争性格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能使人物上升为一个‘顺着革命的路子走,按着革命的需要长’的无产阶级少年英雄典型。”
认识到了这个高度,剧本的修改就不在话下了。
首先是改故事的时间。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至1949年,跨越15年,电影改为1931年至1936年。
这样改大有玄机:缩短时间,有利于营造戏剧冲突,集中表现冬子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让冬子经历根据地的“得而复失”,突出了斗争的主题。
其次,是调整了人物关系,如“修竹哥”改成“修竹叔”,成为党的化身、冬子的引路人。
然后,是对大量细节进行加工:
原稿的开头,是潘冬子和胡汉三的崽子斗;领导说这个起点太低了,改为一出场就和胡汉三本人斗。
原稿中米店一场,潘冬子发动群众闹事。领导说,动作够了,内心还不够。于是,增加了潘冬子和椿伢子遥望北斗星、想念毛主席的一场戏。
八一厂负责人、曾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的陈亚丁为剧本定性:
“这是儿童片,但不是一般的儿童片,不能向《小兵张嘠》靠,也不要追求情节的惊险、紧张,不搞一般的儿童趣味,而要追求冬子的思想风貌和内心世界,要抒革命情、阶级情,塑造完整的、光辉的、没有缺点的儿童团形象。”
按照这一思路,原稿中母亲牺牲时冬子只叫了一声“妈妈”,改为冬子阻拦想救妈妈的群众,
他说:
“妈妈是党的人,不能叫群众吃亏!”
这样处理,冬子的形象就高耸入云了。
被公认改得最成功的地方。原稿中宋大爹送冬子乘竹排去当侦察员,剧本只有一句话:“一只竹排顺江而下。”陈亚丁提出:可否设计一个像杨子荣打虎上山那样的场面?
于是,群策群力,反复锤炼,最终成就了一组经典镜头:一江绿水,两岸青山,晴空万里,雄鹰翱翔,小冬子手持竹篙,宋大爹挥动木桨,劈波斩浪,激流勇进。同时,响起了李双江高亢嘹亮的歌声: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情景相融,天人合一,充满了诗情画意。
1974年10月1日,电影《闪闪的红星》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公映,顿时好评如潮。
10月23日晚上,江青调看了电影,看得满心欢喜。看到小小竹排一节时,不禁大喊:“让那些资产阶级的王八蛋看看,我们无产阶级的作品多么抒情啊!”
看完电影,江青接见导演和摄影。当导演和摄影走进钓鱼台十七号楼时,时间已近午夜。一见面,江青就紧紧握住导演李俊的手,兴奋地高声叫道:“我可得宝了!可得宝了!画面真美啊!真抒情啊!你们是怎么拍的?”
第二天(25日),江青又接见陈亚丁和李俊,提出34条修改意见。限于篇幅,笔者选三条短的:
15.冬子想念红军时,不要闭眼。应是睁眼向前凝视,慢慢出神,然后叮咚声,花开。幻想完以后,仍回到凝视出神。
19.冬子磨刀时要有一个特写。
29.两个孩子夜话时,冬子说:“咱们在这儿也是打仗啊!”应该是“咱们在这儿不也是打仗吗!”
扮演冬子的祝新运
来源:基建工程兵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闪闪的红星》从小说到电影背后的故事 八一厂组织精兵强将 拍摄过程中对大量细节精碉细琢
2025-07-28•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