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胡新民|从北大荒对当代中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看毛主席的战略眼光

毛主席途径北大荒的时候,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去听说黑龙江是个好地方,真是名不虚传。将来我们在这里好好开发,搞几个基地,再开发新疆,中国的粮食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胡新民:看看袁隆平成功受到了毛主席的哪些影响?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女机要员不愿意结婚,毛主席担心夜长梦多,专门安排秘书前去催促

快30岁的黄有凤心里热乎乎的,却不得不老实交代说自己的婚期还要推迟:“小赵是个要强的人,不愿意早结婚,怕婚后影响工作和进步。”

接见参加全军政工会议的各军区负责同志时的谈话

过去不是有人说干军队没有奔头吗?军队还是有奔头。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战时有奔头。就是平时也有奔头,可以成为多面手,一专多能,学会很多有用的技术。

【一家之言——一安说】革命斗争为哪般

那些感人至深的事迹,那些掷地有声的话语,那些悲惨壮烈的场景,无不显现出革命者的凛然正气、向死而生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著名艺术家袁熙坤创作部分毛主席系列雕塑作品

为了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袁熙坤先生不辞辛苦,创作了十一件伟人雕塑作品。

咏慷:从画像上的主席到心目中的毛泽东

我最早接触的,只是画像上的毛主席——刚记事儿时就听长辈和幼儿园老师念叨:我们的领袖叫毛泽东,职务是“主席”,同时把他老人家的像指给我看。从此我“认识”了毛主席。

​宇 宏:论毛泽东战胜“一生中最黑暗时期”的哲学思辨

以慎重务实的态度,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创造条件,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和主导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地位,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克勤:毛主席是真正把古今中外的哲理融会贯通了的人

今天读《毛泽东传(1949-1976)》,发现里面也引用了一段傅雷在听了毛主席1957年3月12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曾在一封家书中十分动情地谈了他的感想:

李克勤:难免犯错是人的共性,及时果断纠错是毛主席的领袖个性

一个领袖能够在去世几十年后,威望不断不降低,反而越来越高,这不会是因为他犯过“错误”,或者说肯定不会是因为他生前做错了什么事情,而是因为他做对了很多事。

朱敏透露朱老总最后一年:经常会落泪,病重也想着毛主席的安危

对于毛主席,朱老总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我从井冈山斗争开始,就是跟着毛泽东同志革命,今后我永远跟着他革命到底。

毛主席提名李济深当副主席,有人不服气,周总理:听他的不用长征

1949年9月,人民政协会议按民主程序办事,先是进入人事议程,毛泽东等人提名了副主席的几个人选,其中就包括提名民主党的李济深当副主席这一事件。

风雷:清华图书馆2020年借阅排行榜发布,《毛选》再登榜首!

《毛选》本就是中国革命的结晶。毛主席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

顾海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 ——纪念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60周年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越来越实际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国是论衡的聚焦点。

新疆库尔班大叔骑驴去北京面谢毛泽东,见面时却说:想要条绒布

本文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新疆普通农民,他的名字叫库尔班•吐鲁木。

十一月二十三日的讲话

路线还是那个路线,精神还是那个精神。但是指标的根据不充分。只讲可能,没有讲根据。讲四亿吨是可能的,为什么是可能的?指标要切实研究一下。搞得要扎实些。

逄先知:永远铭记毛泽东的历史功勋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他碰到不懂的东西,或者读一些有关的通俗小册子,或者请教专家,或者查工具书。

横眉:重温主席的“教育要革命”思想,很有必要

起码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教育才有乐趣。否则就是误人子弟,甚至从长远上看会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苏联就是吃了教育的亏,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母亲节:写给最伟大的母亲文七妹,是她孕育了伟大的儿子——毛泽东!

她留给世人一位最伟大的儿子:毛泽东!她留给世人一个最伟大的兄弟组合: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

张延忠:正确认识长征与毛主席的关系

长征一开始执行的是“逃跑的军事路线”,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路线错误后,才使长征具有了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的性质,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北大教授孔庆东五四寄语新青年:做精神上的毛主席警卫员!

我们21世纪的青年人能成为精神上的毛主席警卫员,保卫毛主席,继承毛主席,捍卫毛泽东思想,保卫社会主义,保卫人类和平,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华侨陈嘉庚回国,毛泽东两菜一汤招待,蒋介石花8万餐费

在蒋介石的“安排下”,重庆机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表演”。这一天,为了迎接这架满载救国物资与款项的的华侨专机,老蒋一共召集了200多个部门的数千名军官来到机场。

100多年前的“五四”,26岁的毛泽东在干什么?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想和大家聊聊百年前一位青年的故事。“五四”运动爆发时,他还只有26岁,选择北漂。他更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苦苦探索着革命的出路。

刘振起:听孟锦云讲《毛主席的故事》

为逝者送终,是为终爱之德。孟锦云为毛主席送终,在人们的眼中她可谓是有终爱之大德的人。在天津的几天里,孟锦云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向她投去十分敬重的目光。

延安最艰苦的时刻,毛主席亲手种上了辣椒和西红柿……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是歌颂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的歌曲。这首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歌颂了像山丹丹那样热烈地坚定革命信念的先烈们。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