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子珩墨:毛主席说“为人民服务”,可没说让你胡作非为
点击:  作者:子珩墨    来源:星火小院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8-25 12:01:21

 

 

在我们熟悉的街头巷尾,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随处可见——派出所门口、政府大厅、办公楼墙面,庄重醒目,赫然提醒着所有为政者的初心。可惜的是,有些人嘴上喊着为人民服务,心里装的却是为自己表演

 

最近几起社会事件让人深思:湖南宁远盘先生曝光乡政府上班缺岗,却换来民警深夜上门;防城港女司机拍摄亮证逼停,半夜被要求删视频;武汉举报论文造假者,也被夜访。这些事件共同点不是偶然,而是折射出某些地方官员的作秀式服务”——表面整齐,实则傲慢。

 

毛主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是让你端着架子做表演,更不是让你摆拍口号、拿老百姓出气。真正的服务,是实干而非作秀,是担当而非掩盖。

 

事件串联:口号响亮,行动刺眼

 

宁远事件大家耳熟能详:乡政府上班时间规定八点,八点十九分便民大厅空空如也,签名表二十七人仅五人签到。盘先生拍视频发朋友圈,本意是督促改进,却迎来四名警察夜访,老人吓到拿农药。

 

官方回应核查内部信息外传,强调全程记录、交流平和。可对普通百姓来说,夜里的敲门声再温和,也是恐惧。如果为人民服务是这样的作秀,那谁还敢监督?

 

防城港、武汉类似,面对合理质疑不是立刻整改,而是先想着消音。这就是作秀心态:对上汇报一切平稳,对下摆出官威,外表看似忙碌,实则对群众疾苦毫无触感。

 

舆论为何愤怒?人民不是道具

 

公众愤怒的根源不在于个别民警的行为,而在于为人民服务口号的反差感。

 

老百姓不怕你工作有疏漏,怕的是遮丑盖丑。大家能理解乡镇干部辛苦,能理解偏远地区通勤不易,但不能理解有人宁可夜里敲门、制造寒蝉效应,也不愿白天调整作风。

 

毛主席当年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实打实地把老百姓放在心尖上:吃的是草根,住的是窑洞,打的是硬仗,绝无作秀留痕的小心思。而今个别地方,却把这五个字变成墙上的口号、会议的PPT、宣传片的标配,却忘了它是治国的根本理念。

 

人民不是你的业绩背景板,更不是掩盖问题的牺牲品。一旦服务作秀,信任就会崩塌。

 

作秀式服务的三大顽疾

 

从宁远到防城港,问题并非孤立,背后是三大顽疾:

 

第一,面子工程替代里子工程。

 

作秀的本质是形式主义。有人天天喊优化营商环境,可审批大厅空无一人;有人标榜服务群众零距离,可民警夜访百姓家却毫无心理负担。这种把精力放在看起来很美上的治理,迟早会遭遇反噬。

 

第二,权力错位与角色傲慢。

 

人民警察为人民,不是为领导。一些人把权力当特权,把监督当挑衅。把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诲当口号念,却忘了这是对自己职责的要求。真正的公仆,是放下身段为民解忧,而不是端起官架摆拍

 

第三,政绩观扭曲,怕出事胜过怕出问题。

 

有些官员最大的能力是维稳,最大的追求是别出负面新闻。出了曝光视频就慌张,想着删帖而非整改。殊不知,真正的稳定来自群众满意,不是删帖删出来的。

 

危害:作秀让权力与民心渐行渐远

 

作秀式服务最大的问题是消耗信任。

 

老百姓原本相信为人民服务是行动指南,可当看到曝光换来噤声、监督换来夜访,信任就被掏空。没有信任的政令,注定执行不了;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傲慢。

 

历史早已证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主席当年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干部的提醒:权力从哪来?从人民而来。服务做成作秀,权力就会从人民心里失去根基。

 

回归初心:让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要根治作秀式服务,必须重拾初心:

 

其一,干部要知敬畏。

 

权力不是作秀的舞台,法律是硬约束。任何执法都必须依法依规,不能夜访施压。否则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亵渎。

 

其二,治理要重实干。

 

出现问题不可怕,怕的是掩盖。群众监督是宝贵财富,曝光缺岗是改进契机。毛主席说为人民服务,不是让你拍胸脯喊口号,而是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民心。

 

其三,政绩要回归初心。

 

政绩不是微博热搜数量,更不是零负面新闻,而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的为民服务,要能让百姓说:找警察能解决问题,而不是被警察找麻烦。

 

尾声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它不是墙上的标语,也不是领导讲话的点缀词。有些人必须明白,毛主席当年说这句话,不是让你作秀的,更不是让你用来当挡箭牌的。

 

午夜的敲门声,应该是救援而非惊吓;人民警察,应该是群众的靠山,而不是某些人面子工程的工具。

 

当每个执政者都把人民装在心里,权力才能不走偏,作秀才会无处藏身,社会才会真正稳定。

 

来源:星火小院 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