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则新闻特别热,22.13公里长的天山胜利隧道,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通车。这意味着,穿越天山将仅需20分钟的时间。这也意味着,以前需要3个小时的盘山路旅程,现在只需一脚油门,便可轻松抵达。
老一辈新疆人常说:“天山是道坎,隔山如隔世。”
这座东西绵延 2500 公里的山脉,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更是直插云霄 7443 米。
古人给它起名 “天山”,真不是夸张 —— 冬天山顶的积雪像戴了顶白帽子,夏天云雾缭绕时,山腰仿佛系着腰带,远远望去,确实像一座通往天上的山。
可这 “仙境” 对生活在两边的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 “天墙”。
平均海拔5000米的天山,像道天然屏风把新疆切成两半。北疆富得流油——矿产、牧场、工业园区遍地开花,经济产值占全疆2/3;南疆却穷得叮当响,过去连快递都不包邮,农民种的红枣要运出去,运费比枣还贵。
住在北疆伊犁的牧民想把羊毛卖到南疆喀什,得赶着马车绕山走半个月;南疆的哈密瓜要运往北疆阿勒泰,路上颠簸三天,到了地方瓜都磕烂了一半。
"2010年我去和田送货,独库公路塌方,在车里困了三天。"货车司机老张回忆,"那时候南疆的苹果运到乌鲁木齐,烂掉三分之一是常事。"
2018 年冬天,当第一台掘进机开进天山时,连见多识广的老工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隧道要穿越 16 条活动断层,最高埋深达 1100 米,相当于在地下 300 层楼的深度作业。更加残酷的是,这里5年内记录了1500多次地震。
外国专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样的条件,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里的岩石硬得像钢铁,有的地方还会突然涌出高温热水,最高温度能达到 89℃,简直像在 “地球的锅炉房” 里干活。
中国工程师发明了 “冰墙降温法”:先用冷水循环给岩壁 “退烧”,再在隧道周围冻出一圈冰墙,就像给滚烫的锅戴上冰手套。
这个办法一出,施工面的温度一下子降到了 28℃,工人们终于能舒服地干活了。
还有那 16 条活动断层,就像天山身上的 “伤疤”,随时可能 “发炎”。
工程师们用了一种叫 “柔性抗震衬砌” 的技术,就像给隧道穿上弹性绷带,哪怕岩层发生轻微移动,隧道也能跟着 “晃悠”,不会开裂。
"我们创造了高寒地区隧道施工世界纪录。"项目经理老陈翻开施工日志:2023年12月,在零下28℃环境下,单月掘进876米,比国外同类工程快3倍。
更让人动容的是细节:为防止冻土融化塌方,工人们给每段隧道都装了"中央空调";为保护天山雪豹,专门修建了动物迁徙通道。
当夕阳洒在隧道口的 “天山胜利” 四个大字上时,那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再高的山,也挡不住中国人前进的脚步;再难的坎,也难不倒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
这条隧道,是送给新疆各族人民的最好礼物,也是中国基建实力的又一张名片。
它让北疆的风吹到南疆,让南疆的阳光照进北疆,让新疆的未来更加光明璀璨。
综合自网络
来源:科坛春秋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